(
课件网) 统编版(2024) 语文 七年级 下 彩衣娱亲的老莱 扇枕暖被的黄香 涤亲尿器的黄庭坚 有关“孝敬”的名句 鸦有反哺之孝,羊有跪乳之恩。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孔子 香九龄,能温席。———《三字经》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专题学习活动 孝亲敬老,传承家风 1.了解中华传统的孝文化,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孝亲敬老的优良传统。 2.积极参加孝亲敬老活动,培养心存感恩、孝敬父母、回报社会的美好品德。 3.学会制订活动计划,制作活动海报,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学习目标 活动一:分享孝亲敬老故事 古往今来流传着许多孝亲敬老的动人故事。在当代社会,孝亲敬老的美德得到了大力弘扬,两年评选一次的全国道德模范中,就有不少孝老爱亲模范,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让我们的社会充满温暖。 小组合作,以“小‘行’“大‘孝’”为主题设计一期板报,可以是实体的板报,也可以做成电子板报。邀请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美术等学科的老师,对各组的板报进行点评。 专题学习 1.搜集古代的孝亲敬老故事,了解其大意。 小组讨论:在当今社会,这些故事主人公的言行,哪些值得我们效仿 哪些在今天已不宜提倡 从中选出有较高价值的故事。 2.通过各种媒介了解当今时代心怀感恩、孝亲敬老的典范人物,了解他们的孝行。我们身边也有很多孝行楷模,可以通过访谈,深入了解他们故事中的动人细节,搜集第一手的鲜活素材。 3.设计板报时,要注意图文并茂,如果是电子板报,还可以插入音像素材。除了讲述孝行故事,还要注意对人物的行为、品格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语言要富有感染力。可以引述前人的名言警句,也可以引用给全国道德模范和“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颁奖词,还可以自行撰写。 海报展示 【颁奖词】用30载爱心让一村之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富人做这等事是慈善,穷人做这等事是圣贤,官员做这等事是本分,农民做这等事是伟人。这位农妇让九州动容。 林秀贞:30年来赡养了6位孤寡老人 活动二:理解“孝”的内涵 “孝”的观念植根于子女对父母天然爱敬的情感,涉及一系列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理解“孝”的内涵,有助于我们认识中国人的传统道德观念。 1.小组合作,通过网络搜索、查阅相关论著等方式,搜集古人有关“孝”的论述,仔细阅读,互相讨论。尤其要注意辩证思考传统文化中的“孝”,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孝”的价值、如何“尽孝”等角度,理解“孝”的内涵。 教材材料 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说文解字·老部》) 孝,就是善于侍奉父母。(“孝”字是)由“老”字省略一部分,再加上“子”字组成的。意思是子女奉养父母。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论语·为政》) 子游请教什么是孝。孔子说:“现在所谓孝,是指能够养活父母。就连狗、马这些动物,都能得到饲养;不能尊敬 父母的话,凭借什么来区分(孝顺与饲养)呢??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万章上》) 孝子行孝的极点,没有超过尊奉双亲的。 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礼记·祭义》) 孝子对父母有着深沉的爱,心中必然表现出和悦之气,有和悦之气必然就有愉悦的神色,有愉悦的神色 必然就会有温顺的仪容。 人之孝行,根于诚笃,虽繁文末节不至,亦可以动天地、感鬼神。(袁采《袁氏世范》) 人的孝行,来源于内心的真挚深厚的情感,即使有些繁文缛节没有做到,也可以感天动地。 “孝”的内涵 从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