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013314

统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项复习卷(三)积累(含答案)

日期:2024-12-22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试卷 查看:19次 大小:41979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统编,三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项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三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项复习卷(三)积累 (时间:70分钟 满分:100分) 一、补充《望天门山》,回答问题。(16分) 1.补充古诗。(2分) 望天门山 ,碧水东流至此回。 ,孤帆一片日边来。 2.这首诗通过 、 、 、 、 六个动词,让我们仿佛看到了 (地名)的美景。(3分) 3.诗句“ ”写出了天门山的山势奇险;诗中的“ 、 ”两个字写出了长江冲决一切,奔腾向前的水势;“ 、 ”两个字分别写出了水和山的颜色美。(5分) 4.前人评价这首诗时说,“天门中断楚江开”中的“开”看似平淡,其实很妙。请赏析“开”字妙在何处。(2分) 。 5.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 二、补充古文《司马光》,回答问题。(16分) 司马光 群儿 ,一儿登瓮, 。众 ,光 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补充古文《司马光》。(4分) 2.给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意思。(3分) (1)足跌没水中( ) [A]不及,不到。 [B] 没有。 [C]淹没。 [D]隐藏,消失。 (2)众皆弃去( ) [A]废,废除。 [B]放弃,丢下。 [C]忘记。 [D]违背,背叛。 (3)光持石击瓮破之( ) [A]破烂,不完整的。 [B]打破,打烂。 [C] 超出。 [D]分裂。 3.下面关于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B]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C]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D]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4.当读到“群儿戏于庭”这个句子时,可以想象到孩子们在庭院里玩耍时的情景:有的 ,有的 ,还有的 ……(3分) 5.故事中,一个小孩子跌落水中,其他的孩子“ ”,司马光则“ ”,这是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表现了司马光 的品质。(4分) 三、先补充俗语,再完成选择题。(6分) ①一个篱笆三个桩, 。 ② 臭皮匠, 诸葛亮。 1.补充俗语。(3分) 2.上面的俗语都与( )有关。(1分) [A]讲道理 [B]勤劳苦干 [C]团结合作 [D]聪明才智 3.我们一家三口一起想办法解决了难题。这正应了那句俗语“ ”。(填序号)(1分) 4.爸爸在同事们的配合下,顺利完成了工作任务。爸爸由衷地说:“ ,还是大家互相帮助才能做成事啊!”(填序号)(1分) 四、先补充俗语,再按要求做题。(填序号)(9分) ①一时强弱在于力, 。 ②灯不拨不亮, 。 ③二人同心, 。 ④ ,泰山移。 1.补充俗语。(4分) 2.关于“理”的格言是 ,关于“团结”的格言是 。(填序号)(2分) 3.在队员的团结努力下,一直处于劣势的我们终于在最后关头反败为胜了,这真是“ ”(填序号)(1分) 4.经过老师的指点,我恍然大悟,真是“灯不拨 ,理不辩 。”(2分) 五、佳句理解运用。(19分) 1.“ , 。”这句话告诉我们,任何事情都要经过一番探讨才能被深刻理解。(2分) 2. “ , 。”这句话告诉我们,短时间的强弱在于力量的大小,但是长远的胜负却在于是否合乎道理,有理才能成功。(2分) 3.《孟子》有云:“ , 。”因此,我们对待同学和老师都要彬彬有礼。(2分) 4. “ , ;伤人以言,深于矛戟。”所以,我们与朋友、亲人等人说话时,要亲和、友善,不要出口伤人。(2分) 5.人们认为做任何事情要有道理才能行得通,不讲道理是行不通的。因此,总结了这样的道理:“ , 。”(2分) 6.“人心齐, 。”“二人同心, 。”这两句话告诉我们团结起来力量大,这样的句子还有: 。(4分) 7.生活中,我们有什么烦恼和愤怒不要发泄到别人身上,同样的错误不要重复犯,《论语》中“ , ”说的就是这个意思。(2分) 8.小明总以为自己的决定是正确的,听不进别人的意见。你可以用“有理走遍天下, ”来劝告他;当然,也可以直接告诫他:“ 。”(2分) 9.《墨子》中的“ ”告诉我们爱别人要像爱自己一样。(1分) 六、古诗文理解性填空。(34分) 1.深秋,山间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