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 曾经日本奉中国为老师,唐朝时期派遣唐使至中国,向中国学习政治制度,甚至包括服饰、文字、建筑、社会习俗等。 1894年,学生向老师发动了震惊世界的甲午中日战争,战争的结局竟然以中国失败而告终。 是什么,让日本一个“区区小国”成为了战胜者? 日本明治维新 一、日本明治维新的原因 二、日本明治维新的概况 三、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 壹 日本明治维新的原因 一、日本明治维新的原因 7世纪 大化改新 12世纪 幕府统治 17世纪 德川幕府 19世纪中期 日本的社会状况? 天皇 士 将军 大名 武士 幕 藩 日本独特的政治格局 =至尊的天皇 +最强的权力 +相对独立的政治力量 ———摘编自冯玮《日本通史》 推行“锁国政策” 农 工 商 一、日本明治维新的原因 材料一:19世纪中期,日本受德川幕府统治,外样大名(西南四藩)军力同财力足以跟幕府抗衡,早与西方接触,但无权过问幕政,并备受将军的限制。一些下级武士由于被剥削俸禄,生活水平下降,产生了“恨主如仇”的情绪。 ———吴宇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 根据材料,概述德川幕府统治之下,日本内部的生活状况。 材料二:在德川幕府将军统治时期,农民每年要将收成的七成作为贡租上缴,禁止农民自由离开土地、禁止农民自由种植,对从事手工业和商业者征收收入七成杂税......农民起义和市民暴动一千多次;……商人和新兴的地主阶级经济实力增强,政治权利较少,反对幕府统治...... ———张同文编译美国莱特尔《日本记》 阶级矛盾突出 德川幕府的统治 原因 一、日本明治维新的原因 马修·培里 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 1853年“黑船来航” 目的:要求日本打开国门 培里赠给幕府显示工业文明的火车模型、望远镜、钟表等西方文明的东西。幕府将军只能用力士搬运回赠的大米展示实力。最终幕府将军拒绝了通商的请求,还邀请他们明年再来。 一、日本明治维新的原因 1854年《日美亲善条约》 不久、英、俄、荷等国援例二至,也和日本政府签订类似的条约。 1858年《日美友好通商条约》 日本面临沦为殖民地危险,民族危机加深。 随着港口的开放,日本国内社会状况发生了变化? 一、日本明治维新的原因 随着港口的开放,日本国内社会状况发生了变化? 手工工场倒闭 农民、城市平民和下级武士处境不断恶化 市场混乱 物价飞涨 内忧 (社会危机) 外患 (民族危机) 1854年,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 不思国患,不顾国辱,不奉天敕,将军之罪天地不容,神人共愤。 ———吉田松阴 一、日本明治维新的原因 一部分中下层武士联合西南强藩和朝廷公卿,发动了倒幕运动。 1868年,发动“王政复古”的政变,支持睦仁天皇亲政,最终结束了幕府的统治,改年号为“明治”。 一、日本明治维新的原因 明治天皇 1868年4月,日本新政府颁布了《五条誓文》,那内容包括:一、广兴会议,万事决于公论;二、上下一心,盛行经纶;三、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毋使人心倦怠;四、破除旧来之陋习,一本天地之公道;五、求知识于世界,大振皇国之基础。”《五条誓文》表面了日本改革旧制度、向西方学习的决心,成为明治维新的纲领。 相关史事 一、日本明治维新的原因 原因 前提 1.根本原因:德川幕府的统治阻碍了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 2.外部原因:美国等西方国家打开日本国门,日本民族危机加深。 3.内部原因:开港通商后,日本经济受到冲击,社会危机不断加深。 1868年,倒幕派发动倒幕运动,结束了幕府统治。 明治天皇 贰 日本明治维新的概况 二、日本明治维新的概况 开始时间 改革政府 目的 特点 1868年 明治政府 发展资本主义,富国强兵、摆脱民族危机 以西方为榜样,全面改造日本。 (一)概况 187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