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017823

第六课《长城谣》 教学设计(表格式)湘艺版(2012)音乐五年级下册

日期:2024-12-24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1次 大小:1736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第六,长城谣,教学设计,格式,艺版,2012
  • cover
长城谣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表 学科 授课年级 学校 教师姓名 章节名称 长城谣 计划学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长城谣》的朗诵技巧,特别是重音的运用。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与思考,体会诗歌的意境与情感。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诗歌中的思乡爱国之情,增强对祖国统一的期盼。 教学重点 (1)掌握《长城谣》中的朗诵技巧———重音的运用。 (2)理解《长城谣》的内容情感,体会诗人的思乡爱国之情。 教学难点 (1)理解和应用朗读技巧中的重音,以准确传达诗歌中的情感。 (2)深入感悟《长城谣》中的诗情画意,并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设备,包括音响和投影仪,用于播放《长城谣》的音频和视频资料,以及展示相关的图片和文本资料。 (2)《长城谣》的歌词和旋律资料,包括歌曲的背景信息和诗人的简介,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内容和情感。 (3)分组讨论材料,准备一些引导性问题,帮助学生深入探讨诗歌中的情感表达和使用的修辞手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老师唱《长城谣》:“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外面是故乡”)刚刚老师演唱的这首歌叫什么名字?(生:《长城谣》)对,《长城谣》。蜿蜒曲折的长城不仅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更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历史上,许多文人墨客都曾为它吟诗作赋,许多海外游子也为它魂牵梦绕。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台湾著名诗人席慕容的心中,感受她笔下的长城。(板书标题与作者) 二、朗读吟诵引感知 (一)师生朗读———交流对比引思索 学生默读及感情把握根据讲义上提供的歌曲节奏划分,学生默读歌曲,初步把握歌曲的情感基调。 追问:你们觉得这首诗应该用怎样的语调来朗诵?是激情澎湃还是沉吟舒缓?(生:应该是沉吟舒缓。因为这首诗主要抒发了乡思乡愁,有一种淡淡的哀愁在其中。) 老师示范朗诵老师进行示范朗诵,要求学生注意诗句中的情感表达技巧。(老师边朗诵边用手势示意重音) 提示学生注意老师的语调变化和重音处理。 学生尝试朗诵学生跟着老师的示范,自己朗诵一遍歌曲,检验初读的学习效果。 提醒学生注意语调和情感表达。 点评:同学们初步掌握了沉吟舒缓的语调,但还需要进一步练习以更好地传达情感。 对比分析与重音讨论对比老师和学生的朗读,启发学生注意并找出诗句中的轻重音。 追问:为什么某些词语需要重读或轻读? 学生思考后回答:重读是为了强调情感和意境。 具体分析关键重音“无情”的朗读方式:既要加长音节又要加强音量,一是为了启发思考“无情”的真正含义,二是表达诗人认为长城是历史的见证,态度明朗。“冷眼”的朗读技巧:重读这个词语,同样是为了凸显长城作为历史见证的地位。 进一步提问与分析提问:联系刚才老师的朗诵,想一想歌曲中还有哪些词是重点重音?怎么读这些词?为什么要这样读?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举手发言:例如“夺还”、“烈火”等词语也需要特殊处理。 “夺还”:“夺、还”与前文的“争战了一部历史”对应。争夺和归还都伴随着杀戮和牺牲,因此要用一字一顿的方法来表达深切、沉重的心情。 “烈火”:提到长城时情绪激动,这里采用重音轻读的方法,表达强烈的爱国情感。 (二)指导学生诵读歌曲———理解歌曲的意境 轻重音的作用在朗读过程中,我们需要通过轻读和重读来突出重点,这样才能更好地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板书:感情)引导学生领会关键词语读音的轻重及其读法。 具体分析轻重音方法加强音量法:用于表达明朗的态度。加长音节法:激发思考或表达真挚的感情。一字一顿法:控制音量的一字一顿,展示深沉的心情。 原文摘取及具体分析“总在有月亮的晚上想起你”,“总”字要加长音节,传达出诗人对故乡的深情思念,感情真挚。“无情”:朗读时需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