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018005

2.3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课件(共26张PPT1份视频)人教版生物选择性必修1

日期:2024-12-24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6次 大小:5788359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PPT1,必修,选择性,生物,人教,视频
    (课件网) 第2章 第3节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第二课时) 神经元结构的猜想 突触的结构 突触小体 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请同学们用5分钟时间阅读课本28-29页的内容,回答: 作出假设 设计实验,证明猜想 刺激 双蛙心灌流实验 双蛙心灌流实验结果分析 乙酰胆碱的发现 乙酰胆碱在突触处的作用机制 乙酰胆碱在突触处的作用机制 乙酰胆碱在突触处的作用机制 乙酰胆碱在突触处的作用机制 多巴胺在突触处的传递 神经递质 随后,科学家们陆续发现了多种神经元间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5-羟色胺,氨基酸类(如谷氨酸、天冬氨酸、甘氨酸等)、一氧化氮等。 这种能够在突触处传递信号的化学物质统称为神经递质。 滥用兴奋剂、吸食毒品的危害 可卡因的成瘾机制 脑部以及全身病变 强烈的戒断反应 心瘾难除,复吸率极高 艾滋病等疾病传播 严重的社会影响 毒品成瘾危害 滥用兴奋剂、吸食毒品的危害 可卡因:与突触前膜回收多巴胺的多巴胺转运蛋白具有极高的亲和性,多巴胺回收受阻,突触间隙多巴胺浓度显著增加。 鸦片、吗啡、海洛因等阿片类毒品:诱导突触前膜一次性释放大量多巴胺,突触间隙多巴胺浓度显著增加。 冰毒 、摇头丸、麻古等新型毒品:诱导突触前膜一次性释放大量多巴胺;抑制多巴胺在突触前膜的重吸收,突触间隙多巴胺浓度显著增加。 毒品的成瘾机制 接触门槛低。 容易伪装。公安机关查获大量伪装成糖果、咖啡、饮料、饼干、邮票的毒品。 警惕新型毒品的危害 伪装成曲奇饼干 和邮票的毒品 知晓毒品的巨大危害 自觉抵制毒品侵害。不接触陌生人给予的食物和饮料。 生命只有一次,少年更应珍惜! 洁身自好,对毒品说不! 我们能做的 小 结 练 习 1.有些地方的人们有食用草乌炖肉的习惯,但草乌中含有乌头碱,乌头碱可与神经元上的钠离子通道结合,使其持续开放,从而引起呼吸衰竭、心律失常等症状,严重可导致死亡。下列判断不合理的是( ) A. 食用草乌炖肉会影响身体健康 B. 钠离子通道打开可以使胞外的Na+内流 C. 钠离子通道持续开放会使神经元持续处于静息状态 D. 阻遏钠离子通道开放的药物可以缓解乌头碱中毒症状 C 练 习 2.乙酰胆碱酯酶可以水解乙酰胆碱,有机磷农药能使乙酰胆碱酯酶失活,则该农药可以( ) A. 使乙酰胆碱持续发挥作用 B. 阻止乙酰胆碱与其受体结合 C. 阻止乙酰胆碱从突触前膜释放 D. 使乙酰胆碱失去与受体结合的能力 A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