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202263

语文版七年级上第6课《小巷深处》精品教案

日期:2024-05-1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1次 大小:1792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文版,七年级,6课,小巷深处,精品,教案
  • cover
《小巷深处》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理清课文条理。 2、了解本文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过程,学习按照情感发展变化来安排文章结构的方法。 3、认识“小事不小”,体会本文通过写生活的小事来刻画人物,突出中心的特点,并指导学生的日常写作。 4、学习运用环境烘托来表现人物的方法。理 解母爱的伟大与无私,体会师生之间纯洁美好的感情;懂得如何处理个人、家庭、国家的关系,服从大局,勇于献身。 教学重点:目标3. 教学难点:目标4. 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母爱是人世间最伟大、最无私的,我们自从降临 到这大千世界,就感受到母爱。但是对一个瞎养母收养被人遗弃的女婴,并为她倾注了所有的一切的感知就很少了。今天我们来学习表现这方面的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小巷深处》。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题目解说: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抒写 养母对“我”深切的爱和“我”对养母的感情,感情真挚,富有感染力。文题“小巷深处”是母女俩家的所在,是她们生活的场景,也是作者感情的依托、精神的家园。以“小巷深处”为题富于形象感,比较含蓄。 2、作者:林莉,1972年 生,湖北嘉鱼人。她出生不久便被抛弃,被一盲女收养,生活十分窘迫。后来考上了县中学,不久开始了文学创作。《小巷深处》便是她的代表作。 3、学习生字: 打旋(xuán)瘦瘪(biě)反驳(bó)黝黑(yǒu)荤菜(hūn)诸如(zhū)难堪(kān) 揶揄(yéyú)倚靠(yǐ)造孽(niè)哽咽(gěngyè)蹒跚(pánshān)憧憬(cōngjǐng) 4、理解生词。 5、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三、默读课文,理清条理: 全文29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9):写盲母亲收养“我”、爱护“我”,“我”对生活感到满足,“我”为母亲感到骄傲。 第二部分(10、11):写随着年龄的增长,因虚荣心作怪,“我”开始沉默,回避同学,开始厌恶自己的家,不再与母亲相伴而走。 第三部分(12———15):写“我”淡忘了家,淡忘了母亲殷殷的招呼声,与家完全隔绝。 第四部分(16———29):写“我”被母亲深深的爱所感动而悔悟流泪,情感得以回归 四、教师小结: 本文通过写一位双目失明的养母,在家境贫 穷的情况下,含辛茹苦地把女儿养大的一系列生活琐事,高度赞扬了深沉无私的母爱。同时也告诫儿女们,要理解母爱,珍惜母爱。 父母的恩情是我们永远也报答不了的。 用孟郊的一句诗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学习本文后,我们应该体会母爱,体会父母与我们之间的情感,增强对亲情的理解,懂得怎样对待父母。 五、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一。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文章用朴素无华的语言,通过生活 琐事表现养母对“我”的爱,一个善良、充满爱心的母亲跃然纸上,让我们感受到母爱的市场与无私。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我”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养母的感情变化了,最后被母亲深深的爱所感动而悔悟流泪,这平实的叙事中潜藏着一条深沉而真挚的感情之流。 二、整体感知 1、这篇抒情散文有几个人物?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明确:一个双目失明的妇女用卖冰棍的微薄收入, 收养了“我”这个弃婴,并含辛茹苦地养大了“我”,而“我”却对贫困的家庭产生了厌恶,躲避母亲,最后“我”被母亲深深的爱所感动而悔悟流泪,回到母亲身边。 2、文章以什么为线索?明确:“我”对家、对母亲的感情变化为主线。 三、默读课文,分析母亲形象: 1、养母双目失明,为了收养“我”,她做了哪些事情? 明确:(1)、用自 己卖冰棍的微薄收入收养了我。(2)、拿出所有积蓄换住所。(3)、改变了以往的泼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