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025474

26《好的故事》课件+教学设计+音频

日期:2025-01-27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49次 大小:6469592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好的故事,课件,教学设计,音频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元 26《好的故事》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好的故事》是部编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二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走近鲁迅”。在单元页上就是用臧克家的一首小诗和作家卡片介绍了鲁迅先生。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一方面是对五年级上册“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这一方法的延续与推进,体现了针对不同难度的文章,资料发挥的作用不同。另一方面,鲁迅生活的年代离学生较远,当时的语言表达也与现在的语言表达有差异,所以必须借助资料,才能真正读懂课文。 《好的故事》选自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创作于1925年。当时鲁迅生活在北洋军阀统治下的北京,切身感受到社会的黑暗,就像处于异常“昏沉的夜”。鲁迅在梦境中看见了远方水乡的美丽风景,但这一风景刚出现即消逝,表现出他的怅惘和失望,而课文中对梦境里那“好的故事”的描绘,则表现出鲁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本文在表达方面很有特色,主要运用了对比的写法。开头和结尾都写到“昏沉的夜”,形成呼应,营造出一种昏沉、悲凉的氛围,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作者低沉、消极的情绪。中间描绘了美丽,幽雅,有趣的梦境,反映出作者开朗的心境。两种截然不同的情调和情绪,形成了鲜明对比,给读者以强烈的冲击。本文在表达方面的另一个特色是运用了象征手法。从表面看,“昏沉的夜”是指作者写作的夜晚时分,其实另有深意,暗指当时中国的黑暗社会。而文中 梦境里的美好幻象则象征着遥不可及的愿景。 设计思路 《好的故事》文本内容本不是“故事”,而是作者期待的若干美好事物的集锦。这个故事“美丽、幽雅、有趣”,可是梦中呈现的画面却十分复杂。各种物和人,毫不相干的事物组合在一起,给学生理解带来了难度,而且文中的语言表达习惯与学生的阅读水平有距离。所以要秉持难文浅教、趣教的理念,引领学生走近鲁迅,激发学生阅读鲁迅作品的兴趣。 在设计时,先让学生用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猜一猜、利用工具书和网络查查找等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再引导学生抓住名词连排、比喻、上一句末尾与下一句开头采用相同的字词,这些表达特色,来品味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最后回顾课文,结合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以及课后阅读链接资料,理解作者当时身处的黑暗社会及他苦闷、孤寂、失望与迷茫的心境。黑暗与现实对比,理解在作者心中,“暗”中透着“亮”,“昏沉”之中满含着对美好未来的希望,初步解读鲁迅的思想,激发学生走近鲁迅,阅读鲁迅作品的兴趣。 教学目标 1.会写“搁、综”等13个字,会写“预告、烟雾”等15个词语。 2.能联系上下文、借助资料理解难懂的词语,在此基础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梦境的美好。 4.能结合“阅读链接”中的资料,进一步读懂课文。 教学重点 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体现在哪里。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语段中的关键词句,体会梦境的美丽,幽雅,有趣。(重点) 2.借助“阅读链接”等相关资料,进一步理解课文。(难点)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教师引入(开课前板书:好的故事)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刚刚走到《好的故事》这座山峰的山脚下。这节课,让我们再次启程,继续攀登,探寻这“好的故事”背后蕴含的深层情感与意义。 2.复习生字词。 出示生词 预告 昏沉 搁笔 错综 澄碧 萍藻 荡漾 解散 退缩 瘦削 浮动 瞬间 凝视 骤然 凌乱 投掷 陡然 全班齐读。 3.回顾课文内容。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好的故事”是鲁迅先生的(一个梦境)。课文是按照(入梦)———(梦境)———(梦醒)三个部分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