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025650

24古人谈读书课件(共36张PPT)

日期:2025-01-12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34次 大小:96847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古人,读书,课件,36张,PPT
  • cover
(课件网) 24.古人谈读书 2.这课总共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出自《论语》,记录的孔子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第二部分的作者是朱熹。今天,我们就去学习这两篇文章,从中获取营养。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知道哪些古人读书的故事?谁来给我们讲一讲? 古人喜欢读书,古人又经常会把自己的读书方法和学习态度写下来,供后世参考。今天,我们就学习《古人谈读书》这篇文章,去看看古人是如何对待学习的。 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文言文是古代用来写文章的一种文体,将日常说话的意思用简短的文字表现出来,意思比较丰富。 现代文是将日常我们说的话直接记录下来,直白干净,意思明确简单。 1.边读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二、初读感知 2.读第一、二部分,根据注释,解决生字词。 3.大声朗读课文。 例:这位学者博闻强识( zhì ),对事物 往往有独到的见解和深刻的认识(shí)。 多音字 识 zhì (博闻 强识) shí (认识)(识 别) 《论语》: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小组讨论,结合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解释第一部分的意思。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 ○ ○ 译文: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 ○ ○ ○ 出处:《论语 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 就是 智慧 文言结构助词 语气助词 代词,这 语气助词 汝,你 教导 示例:数学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讲一道思考题,因为这道题比较复杂,而且有些步骤又比较难懂,所以老师讲了两遍,讲完以后老师问我们懂了没有,有很多同学都点头试意,表示明白。可我还是有几步不明白,可我看见那么多的同学都懂,便想混弄过去。当时我忽然想起: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于是又问了老师,老师又认认真真得给我讲了一遍,这下我弄明了这道题的全过程。 译文:聪敏而又喜好学习的人,不以向比自己地位低或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出处:《论语 公冶长》第五篇: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示例:真正的大学问家,在学术上都是精益求精,不断完善认知,有时甚至不耻下问,全方位的汲取营养。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 ○ ○ 以……为耻 向地位低、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聪敏 喜好 译文: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 出处:《论语 述而》: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 ○ ○ ○ zhì,记住 满足 教导 倦怠 读解:这一章紧接前一章的内容,继续谈论治学的方法问题。前面说他本人“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此章则说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反映了孔子教育方法的一个侧面。这对中国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以至于在今天,我们仍在宣传他的这一教育学说。 【出处】:《论语 述而》:“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译文:孔子说:“我不是生来就通晓万物的,我的智慧是我从历史中汲取经验,勤奋求来的。”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 ○ ○ ○ ○ ○ ……的人 学 生来 知识 喜好 勤奋 详解:这一章完全承接上一章而来,上一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