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030078

【核心素养】7.3溶液稀释的表示 教学设计--科粤版(2024)九年级化学下册

日期:2025-04-03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4次 大小:201836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科,化学,九年级,2024,教学设计,核心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基于新课标核心素养下的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设计—溶液稀释的表示 课题内容 溶液稀释的表示 教学分析 课标解析: 理解溶液浓度的概念,掌握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溶液配制和稀释操作。具体包括了解溶液浓稀的定量表示方法,即溶质的质量分数;能够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并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科粤版初中化学教材第七单元《溶液》中的第三节《溶液浓稀的表示》。该部分内容主要介绍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并探讨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关系。这一章节不仅在知识体系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为后续学习酸碱盐溶液的计算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打下了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理解溶液的相关概念及其定量表示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分析能力,能够读懂数据和图形,并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逻辑推理。此外,学生已经学习了溶解现象和溶解度,对于“溶质”、“溶剂”和“溶质的质量分数”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这些前期知识的储备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然而,学生可能对溶质质量分数的具体计算方法和与溶解度的关系存在疑问,需要进一步的指导和练习。 学习目标 了解有色溶液的颜色深浅与溶液浓稀的关系;能够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掌握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操作步骤及方法。 达成评价 掌握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并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比较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间的区别和联系;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重难点 重点: 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及简单计算;配制溶液的操作步骤。 难点: 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及简单计算。 先行组织 课前将学生分成小组,分别收集有关溶液在工农业生产、医学等方面的应用等资料,每个小组推选一人在课堂上做简短汇报。 学习活动设计 任务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习评价 在生活中我们常会看到喷洒农药的场景,那么大家想想,怎么制作才能发挥它的作用呢? 倾听,看课件,思考 引导学生理解浓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任务二:知识讲解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习评价 教师展开溶液浓度知识点的讲解; 教师展开配制50g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过程的讲解。 教师讲解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q区别与联系,并组织学生练习。 教师讲解有关溶液稀释的计算例题。 根据教师的引导,理解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概念。 根据教师的引导,理解配制过程及相关概念。 倾听教师的讲解,根据自己的理解练习知识点。 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了解计算步骤与溶质溶剂的应用,深入理解知识点。 学生知道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掌握溶质质量分数及变形公式的相互转换及运用;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设计意图:培养观察和分析实验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学会通过阅读来分析问题。 任务三:课堂总结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习评价 教师通过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内容并做总结。 ①学生跟着教师的引导观看思维导图回顾本节课相关知识进行二次记忆。 学生能够了解有色溶液的颜色深浅与溶液浓稀的关系;能够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掌握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操作步骤及方法。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总结能力,让学生复习掌握知识。 迁移运用(当堂检测): 思考:1.溶液是均一的,一种溶液各部分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否相同 ? 2.对饱和溶液来说,若溶剂的质量是100g,溶质的质量是多少 ? 3.试分析溶解度与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关系。 成果集成: 作业设计(分层):(15-20道题) 1.对“20%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