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032584

3.1 走近桂林山水课件(共37张PPT)鲁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内嵌1份视频)

日期:2025-05-12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2次 大小:4252656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教版,1份,内嵌,一册,必修,地理
    (课件网)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 课标要求 单元目标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利用高度、坡度、形态、物质组成等指标,描述地貌的特点。 结合实例,说明某区域地貌类型、形成的地理条件和原因。 结合实例,说明地貌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大概念(大观念) 单元设计 地貌是地球各圈层综合作用的结果,其物质组成和形态特征各有特点,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密切。 核心概念 物质组成、形态特征、圈层作用、形成原因、人地关系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 第一节 走近桂林山水 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喀斯特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纸币的反面是什么景观? 热身游戏 桂林山水 风景四绝 山清 水秀 洞奇 石美 喀斯特地貌的典型代表 什么是喀斯特地貌,它是如何形成的呢? 一、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条件 喀斯特地貌是由喀斯特作用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地貌类型,大多分布于石灰岩广布地区。 1.喀斯特作用及化学方程式 喀斯特作用的本质: 溶解有CO2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淀积过程 [知识拓展] 溶蚀作用化学方程式: CaCO3+CO2+H2O=Ca(HCO3)2 CaCO3是碳酸盐,在CO2和H2O的作用下被溶蚀成Ca(HCO3)2。 淀积作用化学方程式: Ca(HCO3)2 =CaCO3↓+CO2↑+H2O Ca(HCO3)2又在一定的条件下分解成为CaCO3。 2.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 初期:地表呈高原状态 这是未经喀斯特作用的地貌,地表较为平坦,呈高原状态,后来这个地区在喀斯特的作用下,不断的被流水溶蚀,慢慢的变成图B 的形态。 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 CaCO3+H2O+CO2═Ca(HCO3)2 溶蚀作用 中期:地表呈山地状态 这是中期,地表呈山地状态,已经崎岖不平,水沿着岩石裂隙流到地下,地下出现了大的空腔,喀斯特地貌已见雏形。 在这个过程中,不溶于水的碳酸钙与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反应,生成溶于水的碳酸氢钙,这就是流水的溶蚀作用。 Ca(HCO3)2═CaCO3↓+CO2↑+H2O 淀积作用 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 喀斯特作用仍在继续,地貌继续变化,形成图C 所示的形态,这时地表已经出现了孤立或相连的 小山峰,和一片片的洼地,地下也由原来的空腔变得充实了,此时进行的化学反应是溶于水的碳酸氢钙分解成不溶于水的碳酸钙与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这就是流水的淀积作用。 结合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总结影响喀斯特地貌发育程度的因素 自主探究 3.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条件 形成条件 其取决因素 岩 石 水 可溶性 岩石成分(碳酸盐类岩石) 透水性 岩石空隙、裂隙的发育程度 水中二氧化碳、有机酸、无机酸的含量 流动性 降水、坡度、岩石裂隙的类型与连通性 溶蚀力 二、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 1.桂林山水的形成和发育与哪些自然因素有关? 2.桂林地区的石灰岩是如何形成的?有何特点? 3.桂林地区的气候有何特征? 4.桂林地区的地形情况及其对水文条件的影响? 5.桂林地区的生物条件如何促进了喀斯特地貌的形成? 合作探究1 1.桂林山水的形成和发育与哪些自然因素有关? 2.桂林地区的石灰岩是如何形成的?有何特点? 石灰岩厚度大,岩性纯,裂隙发育,可溶性、透水性好。 岩石、地貌、气候、水文、生物 海相沉积形成大量石灰岩。 3.桂林地区的气候有何特征? 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降水充沛 拓展提升 4.桂林地区的地形情况及其对水文条件的影响? 地势东、北、西部高,中、南部低,利于地表水、地下水的形成和富集,使水的流动性强。 拓展提升 5.桂林地区的生物条件如何促进喀斯特地貌形成? 植物茂盛,使土壤和流水中有机酸含量高,水的溶蚀力强,促进了喀斯特地貌的形成。 拓展提升 请从圈层相互作用的角度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 拓展提升 环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