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板块一 高考重难点在思维提升中的专题强化 复习任务群三 古诗文阅读 重难突破 任务四 古代诗歌———诗歌艺术效果鉴赏 关注点一 明确角度,全面分析艺术效果 01 关注点二 有赏有析,具体分析艺术效果 02 思维达标 03 任务限时集训 04 关注点一 明确角度,全面分析艺术效果 古诗词鉴赏题中的“艺术技巧”是一个大概念。既包括描写方法、抒情方式,也包括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还包括结构技巧。不同的艺术技巧有着不同的表达效果,如比喻、拟人重在生动形象,借景抒情使情感抒发委婉含蓄,反衬、对比达到突出强调之效果。因此,诗歌艺术效果鉴赏,要明确角度,全面分析。 [典例1] (2024·南充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西塞山①下回舟作 陶 岘② 匡庐③旧业是谁主,吴越新居安此生。 白发数茎归未得,青山一望计还成。 鸦翻枫叶夕阳动,鹭立芦花秋水明。 从此舍舟何所诣,酒旗歌扇正相迎。 【注】 ①西塞山:在湖北黄石之东,三国时为吴国要塞。②陶岘(xiàn):陶渊明后裔,开元末移居昆山。③匡庐:指江西九江庐山,九江为陶渊明故乡,据传其隐居在庐山下。 [读文指导] 1.解释诗中加点(红色)词语的含义。 (1)回舟:_____ (2)明:_____ (3)舍舟:_____ (4)诣:_____ 回船 澄澈 舍弃船只 往,到 2.请结合文本填出空缺内容。 ①_____ ②_____ 暮年尚未返乡,望青山生思归之意 寒鸦翻飞,枫叶飐动,鹭鸟站立,秋水澄清 颈联“诗中有画”,结合诗句简析诗人是怎样形成这样的艺术效果的。(6分) _____ _____ _____ [解题思维] 审题———确定答题切入点 ①颈联“诗中有画”,关键词在“诗中有画”,交代了颈联的艺术效果。 ②“怎样形成”,暗示本题要求分析颈联形成“诗中有画”的艺术效果所用的技巧。可从意象选择、用词、整体画面等角度分析。 读文———构建答题思维链 角度 分析概括 意象选择 颈联画面感极强,在夕阳映照下,寒鸦翻飞,枫叶摇动,白鹭立于芦花丛中,秋水明亮清澈。选取鸦、枫叶、夕阳、鹭、芦花、秋水一系列典型意象,描绘出一幅秋日晚景图,诗中有画,表现力极强。 角度 分析概括 用词 使用“翻”“动”“立”等动词,描写寒鸦、枫叶、白鹭的动作状态,赋予景物动态感,动中有静,通过动静结合描绘出动态的画卷。 画面 承接上联“青山一望”,描绘了枫叶之红、鹭与芦花之白、夕阳之橙红,色彩鲜明,景象明丽、优美。 [组织答案] _____ _____ _____ [答案] ①选取鸦、枫叶、夕阳、鹭、芦花、秋水一系列典型意象绘成一幅秋日晚景图,营造了清幽的意境,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点。②使用“翻”“动”“立”等动词,赋予景物动态感,通过动静结合描绘出动态的画卷,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点。③描绘了枫叶之红、鹭与芦花之白、夕阳之橙红,色彩鲜明,景致优美,通过对色彩的渲染达到“诗中有画”的效果。 [诗意疏通] 谁能继承匡俗结庐的旧业,我在吴越之地的新居安度此生。白发已经数茎,还未能归还故里;望着远处的青山,心中的期望依然没有改变。夕阳下,乌鸦翻飞于枫叶之间,芦花中站着鹭鸟,秋水清澈明亮。从此以后,我将舍弃原本的船只,不再去追求什么,只迎接着以酒和歌扇为标志的新生活。 1.构建清晰完整的知识网络图。 (1)写景句赏析角度:①描写角度与层次:远景与近景、俯瞰与仰视、由远及近、由高到低等。②多种感官结合:视听结合,从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入手等。③描写手法:正侧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声色结合、明暗结合、点面结合、白描与细节描写。④其他手法,如反衬、融情于景,修辞手法等;其他角度,如时空变化等。 (2)抒情句赏析角度:一类是直接抒情,一类是间接抒情,重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