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上没有傻问题》 教学目标: 识记并积累文中的生字、生词,品味含义深刻的句子。 把握作者阐述的观点,理清文章的逻辑思路。 熟读课文,学习作者是如何提出观点,论证观点的。 4、培养独立思考、敢于提出问题的精神,学会对自己或别人的一些问题加以重新思考。 教学重点:目标3. 教学难点:目标4. 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聪明并努力学习,不以向比自己学识浅或地位低的人去请教为耻。这两句话告诉人们要敢于发问,虚心向他人学习、请教。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文题中的“傻问题”是指“可笑的问题”。题目的意思是世界上根本没有“可笑的问题”,题目即表明了文章的论点。 2、作者:卡尔 萨根博士(1934—19 出卷网96)他是美国康耐尔大学的天文学教授,同时又是世界著名的科普作家。他对科学的精辟见解使他成为“唯一能够用简单扼要的语言说明科学是什么”的科学家。他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被称为“大众天文学家”和“公众科学家”。第2709号小行星以其姓氏被命名为“萨根”。1994年被授予第一届阿西莫夫科普奖。主要作品有《宇宙联结》、《宇宙》、《布卢卡的脑》、《数以十亿计的星球》等。 3、萨根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天文学和其他科学 出卷网事业。他热爱科学,崇尚理性,而理性地评价科学和技术的作用是他的科学观的核心所在。他在进行天文学研究时,深刻地感受到科学与大自然相遇时,作为一个科学家所产生的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本文节选自《魔鬼出没的世界》。在对世界许多 出卷网地区17岁孩子的代数测验中,美国排名倒数第一,在这个测试中,美国孩子平均正确率是43%,而日本相应的成绩是78%。面对这种情况,作者进行了反思,发现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制约孩子发展的错误的教育方式,并试着提出解决的方法。 4、学习生字: 疏(shū)忽 瞥(piē) 贬(biǎn)低 脆(cuì)弱 深奥(ào) 乏(fá)味 呵(hē)护 灌(guàn)输 倾(qīng)向 光谱(pǔ) 5、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三、默读课文,理清条理: 全文共7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列举儿童常问常想而成人却不会花时间想的各种问题,暗示只有儿童常常问一些成人认为的“傻问题”。 第二部分(2—6):分析孩子和高中高年级学生的不同表现,以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第三部分(7):告诫成年人应正确对待孩子们的各种提问。 四、合作探究: 课文的标题是“世上没有傻问题”,作者是针对哪些现象来谈论这一话题的?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作者对“世上没有傻问 出卷网题”的论述,主要是针对高中生不喜欢提出问题,害怕提出所谓的“傻问题”这一现象提出的。作者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成年人对儿童好奇心的伤害,还有其他原因,包括同学们不许某位同学杰出、学生的短期满足心理、社会对于知识的回报不够、对学生的期望值太低、对努力学习缺少激励、把潜心读书的学生贬为“书呆子”,这些问题都反映了教育的弊端。 五、教师小结: 本文叙述了从幼儿园到高中高年级学生好奇 出卷网心、好问心的巨大变化,深入剖析了导致这种差异的种种原因。告诫成年人不要以嘲弄的态度去对待孩子的提问,更不要不懂装懂,或讨厌孩子的发问,而应鼓励孩子提问题并给以指导,以启发他们对科学的探求。 六、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一。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阅读议论文最主要的是要找准论点,对论点进行辨析、判断、提取、归纳,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从文章的结构入手,理清作者思路。 (2)、通过阅读理解文章内容来归纳论点。 (3)、通过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