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洲际导弹自述》 教学目标: 1、理解、识记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了解作者及有关洲际导弹的一般知识。 2、了解本文采用拟人手法说明事物以及这种写法的妙处;体会分类别、作比较、列数字等说明方法对说明事物的作用。 3、了解课文中有关洲际导弹的构造、性能和发展过程,把握新时期航天事业发展的趋向。 4、激发热爱尖端科学的兴趣,增强国防意识和维护世界和平的意识。 教学重点:目标2. 教学难点:目标4. 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003年10月16日,我国首次载人航天 出卷网飞行获得圆满成功,中华民族探索太空的千年梦想实现了。回顾人类探索太空的历程,充满了曲折。早在20世纪50年代,尖端武器的发展,就令全世界为之轰动。今天,我们来了解洲际导弹,从它的自述中了解航天器的发展。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洲际导弹”是导弹中的一种,射程多在1 出卷网0000公里以上,可以从一个大洲袭击另一个大洲的目标。“自述”是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让导弹自己讲述自己,类似于人的自我介绍。 2、作者:朱毅麟,1934年生。科学家、科 出卷网普作家。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1964年起从事业余科普创作,编著出版《太空中的多面手》等航天科普书7本;发表航天科普文章250多篇,多次获全国及省、部级优秀科普作品奖。 3、20世纪50—60年代 出卷网,美国、苏联两个超级大国展开了军备竞赛,都想称霸世界,于是洲际导弹首先在苏联问世。为了让世人了解洲际导弹这种先进武器,激发人们热爱尖端科学的兴趣,增强国防意识和维护和平的意识,作者写下了这篇科普文章。 4、学习生字: 贻误(yí) 威慑(shè) 首屈一指(zhǐ) 比拟(nǐ) 尾翼(yì) 措手不及(cuò) 赋予(fù yǔ) 锥形(zhuī) 鞭长莫及(jí) 5、理解生词。 6、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三、默读课文,理清条理: 全文共15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介绍洲际导弹“诞生”的时间、地点和巨大作用。 第二部分(2—8):介绍导弹的类别、构造、使用的动力燃料的等。 第三部分(9—15):介绍洲际导弹的外形、速度、威力以及发展变化,最后指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军备竞赛是导致洲际导弹不断升级的根本原因。 四、问题探究: 1、课文自述的内容顺序是否可以颠倒?为什么? 明确:不可以。因为文章的说明顺序是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一颠倒不但导弹发展的时间顺序混乱了,而且也不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 2、文章的说明对象是什么?作者抓住了它的什么特点来说明的? 明确:文章的说明对象是洲际导弹。作者抓住它的射程远、速度快、威慑力大、类型多、构造复杂和命中率高等特点来说明的。 五、教师小结: 这篇科普说明文,以拟人化的手法,亲切自 出卷网然地介绍了导弹的类别、构造及功能、威力,具体说明了洲际导弹的外形,速度和威慑力量,并指出超级大国的军备竞赛是洲际导弹不断升级的根本原因。 六、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一。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旋律,我们既面临着许多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中国诸多尖端科技产品的出现,显示了中国科技发展的实力。 二、细读探究: 1、课文第一自然段介绍了有关洲际导弹的什么内容 明确:介绍洲际导弹的产生及重要地位。 2、“因为我是一种不可多得的战略武器”,句中“不可多得”可否省去?为什么? 明确:不可以,“不可多得”说明了洲际导弹在战略武器中的重要地位,同时解释了为什么使全世界轰动。 第二自然段洲际导弹过程中主要采用了哪种说明方法? 明确:分类别,使导弹分类富有条理性。 4、在第三自然段到第六自然段中,作者介绍了洲际导弹的哪些知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