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口技》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及有关文学常识;掌握文言实词的意思及用法。 2、体会文中对口技表演者高超技艺的生动逼真的描写并背诵全文,领会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作用。 3、利用手中的材料疏通课文,做到熟读成诵;理清结构,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4、了解口技这种传统技艺的特点,激发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自然界有许多动物能模仿人类的语音,比如鹦 出卷网鹉能学人说话,海豚能像人一样发出悦耳的音符。声音是个奇妙的东西,能把你带入变幻离奇的境界。口技表演就是这样一种艺术。今天我们学习20课《口技》,本文记叙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读来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令人叹服。作者笔下的这场口技距今已三百多年,今天仍能使我们深切感受到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口技,是杂技的一种。演员运用口腔发声技 出卷网巧来模仿各种声音。它能同时发出各种音响,这种技艺,清代属“百戏”之一种,表演者多隐身在布幔或屏风的后边,俗称“隔壁戏。”本文属于“隔壁戏”,即演员坐在围帐内,配以简单的道具,通过声音来表演情节,观众隔帐聆听。 2、作者林嗣环,字铁崖,清代福建省晋江县人 出卷网。清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中进士。晚年住在杭州。著作有《铁崖文集》、《湖舫存稿》和《铁声诗》等,现在已经容易看到了。《口技》就是节选自《铁声诗自序》(见清人张潮编辑的一部笔记小说《虞初新志》卷一),文字稍有删改。 3、学习生字: 呓语(yì) 叱(chì) 齁(hōu) 倾侧(cè) 吠(fèi) 中间(jiàn) 曳(yè) 许许(hǔ) 几(jī) 4、教师范读课文。(提示学生注意生字的读音、停顿、节奏。) 5、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6、理解重点词语: (1)、善:擅长;(2)、 出卷网者:……的人;(3)、宴:举行宴会;(4)、于:在;(5)、而已:罢了;(6)、犬吠:狗叫;(7)、是时:这时;(8)、叱:大声呵斥。(9)、无不:没有一个不;(10)、视之:看他。 三、古汉语知识: 1、满坐寂然(“坐”同“座”,座位。) 2、词类活用: (1)、妇抚儿乳。(名词活用为动词,喂奶。) (2)、善口技者。(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擅长。) (3)、不能名其一处。(名词活用为动词,说出。) (4)、会宾客大宴。(名词活用为动词,举行宴会。) 3、古今异义字: (1)、会:今义(会议);古义(适逢)。(2)、厅事:今义(机关);古义(大厅、厅堂)。 (3)、施:今义(措施);古义(安放、放置)。(4)、闻:古义(听见); (5)、奋:今义(兴奋);古义(卷起)。 (6)、但:古义(只);虽:古义(即使);今义(转折连词)。(7)、走:古义(跑)。 四、教师小结: 本文通过对口技表演中各种声音的生动逼真的描摹,赞扬了京中善口技者的高超技艺,反映了我国古代口技艺人的智慧和才能。 勤学苦练,方能成才。京中善口技者的精彩表演令人称奇,但他的高超技艺也并非天成,肯定是长年坚持苦练才终成绝技。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要想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丰富自己的内在修养,就要有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决心和毅力,不懒惰,不懈怠,勤学苦练,勇攀高峰! 五、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一。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全文以时间先后为顺序,从施屏障开始到撤 出卷网屏障为止。口技本身顺着宾客所听到的记叙了三个场面:一是犬吠引起一家四口人的活动;二是不久,全家逐渐入睡;三是寂静中突然火起,全家卷入火警。三个层次,井井有条,互相联系,自然合理。口技摹拟的声响也是由远到近,由外到内,由内到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