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037912

3.3水盐平衡的调节及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第2课时(课件 学案 练习,共3份)

日期:2025-02-11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0次 大小:372596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调节,3份,练习,学案,课件,2课时
    第2课时 水盐平衡的调节及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课时学习目标 1.概述水盐平衡的调节过程。(稳态与平衡观) 2.掌握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归纳与概括) 1.水的来源和去路 2.Na+的来源和去路 Na+的主要来源是_____,几乎全部由小肠吸收,主要经肾随尿排出,排出量几乎等于摄入量。 3.抗利尿激素参与的水盐平衡的调节 4.醛固酮参与的水盐平衡的调节 当大量丢失水分使_____以及_____时,_____增加分泌醛固酮,促进_____对Na+的重吸收,维持血钠含量的平衡。相反,当_____时,则醛固酮的分泌量减少,其结果也是维持血钠含量的平衡。 5.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联系 一方面,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受_____的调节,在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可以看作是_____。 另一方面,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_____。 [微思考] 一般情况下,冬天人的尿较多,夏天人的尿较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_____ _____ [辨正误] (1)水平衡和盐平衡的调节通常称为渗透压调节,主要是通过肾完成的。(  ) (2)垂体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多,会导致尿量减少。(  ) (3)人剧烈运动或高温条件下工作时应及时补充水和钠盐。(  ) (4)K+不仅在维持细胞内液的渗透压上起决定性作用,而且还具有维持心肌舒张、保持心肌正常兴奋等作用。(  ) 阅读教材P60~61正文和图3-10、图3-11,回答有关水平衡调节的问题。 (1)根据图3-10,回忆初中学过的尿液的形成过程。_____ _____ _____ (2)抗利尿激素能够促进肾小管重吸收水,减少尿量。请据下图分析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机理。 _____ _____ (3)有人说,不要等渴了再喝水。你觉得这句话有道理吗?_____ _____ (4)有人说:“一个人一天内不吃饭、不喝水,但只要没有大、小便,就可以维持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_____ _____ _____ (5)有的人喜欢吃清淡的食物,炒菜时放盐极少。如果长期这样下去,对他的健康可能会有什么影响?_____ _____ (6)构建醛固酮参与的水盐平衡调节的模型(补充:影响醛固酮分泌的因素有细胞外液容量、血钠含量、血钾含量等,醛固酮分泌量增多,会导致肾脏对水、Na+的重吸收增强,对K+的排出量增加。) 1.抗利尿激素参与的水盐平衡调节的有效刺激是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变化,渗透压感受器和渗透压调节中枢均位于下丘脑,而渴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2.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分泌部位是下丘脑,而释放部位是垂体。 3.影响醛固酮分泌的因素有多个,如细胞外液容量、血钠含量、血钾含量等。 【学以致用】 1.如图为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的部分调节过程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甲、乙分别是下丘脑和垂体 B.丙是肾小管和集合管 C.抗利尿激素在甲细胞中合成 D.下丘脑中的渴觉中枢兴奋 2.高渗性脱水是指机体中水和钠同时丧失,且失水多于失钠。下列对高渗性脱水后出现的生理现象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的水增多,使尿量减少 B.调节水盐平衡的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存在反馈调节 C.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引起垂体渗透压感受器兴奋 D.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后,大脑皮层会产生渴觉 3.醛固酮是一种脂质激素,其受体位于细胞内。该激素和受体结合后启动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和水的重吸收以及对K+的排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血钠含量下降时,醛固酮分泌量减少 B.血钾含量升高时,醛固酮分泌量减少 C.醛固酮在肾上腺髓质合成后,以胞吐的方式运出细胞 D.醛固酮发挥作用后导致尿量和尿的成分发生变化 4.给奶牛挤奶时其乳头上的感受器会受到刺激,产生的兴奋沿着传入神经传到脊髓能反射性地引起乳腺排乳;同时该兴奋还能上传到下丘脑促使其合成催产素,进而促进乳腺排乳。该事实体现了神经调节和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