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https://preview.21cnjy.com/f2/2025/02/ca/cae8421de911778c2d039a8557bdabda.png)
高考生物加强课系列 12、食物链(网)的构建与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 一、食物链(网)的构建 [真题体验] (经典高考题,节选)某陆地生态系统中,除分解者外,仅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调查得知,该生态系统有4个营养级,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且每个种群只处于一个营养级。一年内输入各种群的能量数值如下表所示,表中能量数值的单位相同。请画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 种群 甲 乙 丙 丁 戊 能量 3.56 12.80 10.30 0.48 226.50 解析:根据“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可知,戊中能量最多,处于第一营养级,乙和丙中能量相差不多,都处于第二营养级,甲处于第三营养级,丁处于第四营养级,因此可得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 答案: [方法提炼] 1.依据捕食关系曲线构建食物链(网)(如图所示) 根据先上升先下降者为被捕食者,后上升后下降者为捕食者,可以确定图中食物链为C→B→A。 2.依据所同化能量的多少构建食物链(网)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逐级递减,且相邻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能量值大者为被捕食者,少者为捕食者。若两种生物的能量值相差不大,不足以构成10%~20%的比例关系,则两者很可能属于同一营养级。由此可以确定图1中食物链为丙→甲→乙→丁;图2中食物网为甲→(乙,丙)→丁;表中的食物链为B→D→A→C。 图1 图2 营养级 A B C D 能量(有机物) 15.9 870.7 1.9 141.0 3.依据生物体内富集物的浓度构建食物链(网) 生态系统中存在生物富集现象,即营养级越高,体内相关富集物(如农药、重金属)的浓度越高,两者在数值上呈正相关。体内富集物浓度相差不大的两种生物很可能属于同一营养级。 由此可以确定下表中的食物网为A→(C,E)→B→D。 生物种类 A B C D E 有机汞浓度(ppm) 0.057 7 0.51 68 0.39 4.依据提供的食物信息构建食物链(网) 信息:古树上有红蜘蛛、蚜虫、草蛉、七星瓢虫、麻雀、花喜鹊6种动物,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草蛉、七星瓢虫捕食红蜘蛛、蚜虫;红蜘蛛、蚜虫以植物的各器官为食物;麻雀、花喜鹊以红蜘蛛、蚜虫、草蛉为食。依据捕食关系由低营养级→高营养级直接绘图,可得到如图所示食物网。 [类题演练] 1.如表是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甲、乙、丙、丁、戊分别代表构成该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主要种群[表中数据单位:102 kJ/(m2·a)]。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种群 甲 乙 丙 丁 戊 同化固定的能量 16.74 70 930 69.5 1.674 体内贮存的能量 4.54 15.8 229 20 0.4 呼吸消耗的能量 12.2 54.2 701 49.5 1.274 A.表中的丙为生产者 B.表中的种群构成2条食物链 C.当某种原因导致乙减少时,戊的数量仍能保持相对稳定 D.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8% 解析:选D。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由同化量的多少看,表中的丙同化量最大,应为生产者,A正确;乙和丁同化固定的能量基本相同,应该都是第二营养级,所以该食物网中存在两条食物链,B正确;当某种原因导致乙大量减少时,甲可通过捕食丁获得能量,戊的数量仍能保持相对稳定,C正确;乙和丁均是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是139.5×102 kJ/(m2 ·a),丙是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是930×102 kJ/(m2·a),则能量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139.5×102)/(930×102)×100%=15%,D错误。 2.某研究小组从某湖泊中选取了4种不同的生物,并对其消化道内食物组成进行了分析,其分析结果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生物种类 鱼甲 河虾 鱼乙 水蚤 消化道内食物组成 鱼乙、河虾 水蚤、小球藻 水蚤、河虾 小球藻 A.小球藻、水蚤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 B.表中5种生物全部个体构成一个群落 C.河虾与水蚤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种间竞争 D.属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只有鱼甲和鱼乙 解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