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曲歌戏韵话传承———《曲艺之韵》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花城版 教学年级:高一年级 授课类型:音乐鉴赏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音乐感知能力,但是在鉴赏民族音乐作品、理解作品方面,还要深入的学习,审美感知、文化理解素养需要加强。因此,在本课的学习中,应激发聆听感知,审美鉴赏的兴趣,通过艺术表现、探究讨论等方式,逐步提升审美感知和文化理解的能力。 【教材分析】 本单元由花城-出卷网-高中音乐鉴赏必修课第三单元《民歌篇———民歌之风》、《说唱篇———曲艺之韵》、《戏曲篇———国粹京剧》组成。介绍中国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学生通过音乐作品,参与音乐审美体验与表现实践,了解并理解中华民族音乐智慧和成果,珍爱这些由劳动人民创造的、属于各民族也属于全人类的宝贵文化成果。在本节中,学生将通过音乐体验、 表现和探究,理解中国各地区的音乐与当地地理环境、生活方式、民风民俗、地方语言、地域文化的关系。通过这些经典作品,了解并掌握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一些创作方式、表现手段、风格形成等特征,获得一些理解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门道”,建立民族音乐的审美趣味, 提高对本民族音乐的鉴赏能力和对本民族音乐文化的理解能力。 本节课是《说唱篇———曲艺之韵》。 而整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就是对教材中的京韵大鼓《丑末寅初》进行重点的了解和学习; 《丑末寅初》是京韵大鼓的传统唱段,又名《三春景》,生动的描绘了在丑末寅初这个时辰里(清晨三四点钟)值更令人、旅客、渔翁、樵夫、学生各色人等的种种活动。通过老师范唱《丑末寅初》和歌词内容的分析,学生对唱段和京韵大鼓有了初步认识,并了解了京韵大鼓的主要伴奏乐器书皷、书板、三弦、四胡、琵琶。京韵大鼓的基本点(老七点)和固定前奏以及学唱活动是这堂课的重难点,老七点和固定旋律的学习让学生们更深入的了解京韵大鼓的精髓,更近距离的认识书皷和三弦等学生们平时接触不到的乐器和知识,学生们很感兴趣。 【课标分析】 1. 审美感知 (1)通过学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祖国传统曲艺文化,建立民族音乐的审美趣味; (2)培养学生对曲艺艺术的兴趣,乐于了解其历史发展、表现形式、艺术特色等; (3)能够了解曲艺艺术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曲艺的发展,深刻体会它在社会文化中起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 2.艺术表现 (1)通过欣赏、体验、比较、模仿、探究和合作等方法让学生为主体了解曲艺的有关知识,能对曲艺感兴趣; (2)通过欣赏学习《武松打虎》,并体验比较山东快书和天津快板的不同韵味。 (3)通过学习基本鼓点“老七点”,欣赏体验京韵大鼓的固定旋律并聆听模仿三弦的音色特点,深刻感受京韵大鼓的韵味和魅力。 (4)通过用手比划引导学生体验语言与音调之间的密切关系,深刻体会说唱音乐不仅带有浓郁的地方色彩还具有依字行腔,字正腔圆的特点。 3.文化理解 (1)了解曲艺的概念和历史,并能学习本地区最具有代表性的曲艺形式———山东快书,并总结其艺术特点; (2)了解学习京韵大鼓,并掌握京韵大鼓的伴奏乐器、基本鼓点、旋律和唱腔知识,提升了学习京韵大鼓的兴趣和鉴赏音乐的能力。 (3)引导学生体验语言与音乐之间的密切关系,深刻体会说唱音乐不仅带有浓郁的地方色彩,而且更加凸显出语言的艺术性和方言;并继承了传统声乐依字行腔,字正腔圆的特征。 (4)了解并掌握中国说唱艺术———曲艺的一些创作方式、表现手段、风格形成等特征, 提高对本民族音乐的鉴赏能力和对本民族音乐文化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设计】 (一)课前播放歌曲《京韵京腔》(烘托气氛)(录课省略) 导入:老师演唱曲苑杂坛主题曲,提问有哪些表演形式?学生回答(相声、小品、评书、说唱艺术等)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