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 全书综合测评(一) 全卷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7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战国时期,当思想家认识到“天道远,人道迩”的时候,也就把天和人分离开来,达到了人类对自己的存在、对自己主宰自身命运的初步自觉。材料体现的思想理念是( ) A.重视以人为本 B.崇尚天人合一 C.追求家国情怀 D.主张和而不同 2.董仲舒将《春秋》中的自然变化与社会政治的变化联系起来,并强调皇帝是上天的代言人,天下风调雨顺即表明皇帝贤明,灾害频繁则是上天在向皇帝示警。董仲舒提出这一思想的主要意图是( ) A.维护百姓的根本利益 B.宣扬“天人感应”思想 C.探讨王朝兴衰的根源 D.希望君主实行“仁政” 3.高丽学者把三纲五常视为天定的秩序、人的根本,尤倡孝道。《高丽史·成宗世家》载:“九年秋九月丙子,教曰:凡理国家,必先务本,务本莫过于孝。”这可用来说明( ) A.中国儒学对朝鲜的影响 B.朝鲜典章制度仿效中国 C.朝鲜坚持重农抑商政策 D.中华文化圈已基本形成 4.启蒙运动时期的法国百科全书派认为,自儒家学派出现后,主导中国人思维的便是文人团体所宣传的无神论学说,这些文人把世间万象归因于自然,世界起源于“混沌”,物质的基础是“理”“气”“太极”。百科全书派的上述言论意在( ) A.传播儒家的理性精神 B.借助中华文化抨击教权主义 C.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 D.肯定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 5.尼罗河的特产莎草被加工成莎草纸,成为古埃及主要的书写材料。两河流域南部的苏美尔人用削尖的芦秆或木棒在泥版上刻画楔形文字。这说明( ) A.各大古文明都发明了独特文字 B.地理环境对文明发展的影响 C.地中海沿岸各文明间交流广泛 D.古代文明形成多元一体格局 6.9世纪始,日本形成的大和绘是专供贵族鉴赏和在上层社会中盛行的一种带有浓厚装饰性的艺术;而17世纪开始兴起的浮世绘则是表现民间日常生活和情趣的一种艺术形式。日本绘画艺术的这一发展历程实质上反映了( ) A.市民阶层文化的高涨 B.资产阶级的艺术追求 C.唐朝文化的深远影响 D.文明开化的社会变迁 7.中世纪罗马教廷认为,水会携带疾病进入人体,禁止民众沐浴。而同时期的拜占庭人却推崇古希腊希波克拉底的养生观,保留了沐浴的传统,认为每天洗两三次澡是预防疾病的有效方式。据此可知,拜占庭( ) A.教会权威服务于民众健康 B.医疗能力领先于同期西欧 C.医学理论承袭于古典文明 D.社会习俗受制于神秘主义 8.公元300—600年,中国与罗马都面临相似的历史境遇。在中国,匈奴、鲜卑、羯、氐、羌五大少数民族纷纷南下;在罗马,西哥特、东哥特、汪达尔、勃艮第、法兰克、伦巴第等日耳曼部落潮水般地一波波入侵,建起了一个个“蛮族王国”。这次游牧部落的大迁徙( ) A.改变了亚欧大陆的政治格局 B.传播了近代欧洲文明的火种 C.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D.促进了欧亚古典文明的复兴 9.1880—1930年,从美国返回欧洲的移民总数约为400万人,占同期美国接纳的欧洲移民总数的30%~40%。有资料显示,1860—1930年,芬兰到美国的移民总数为38万人,其中约有20%最终返回了芬兰。对于此移民回潮,合理的解释是( ) A.美国的种族歧视 B.第一次世界大战使美国遭受破坏 C.欧美文化的冲突 D.工业化导致非技术用工需求减少 10.鸦片战争前,出国华工主要是自愿结伙出洋谋生的,人数较少,规模很小,目的地主要是东南亚一带。鸦片战争后至民国初期,出国华工在七百万人以上,且分散在世界各地。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列强对中国疯狂地倾销商品 B.中国的劳动力价格最低廉 C.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华工出国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