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043521

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第18课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课件 (共29张PPT)

日期:2025-05-22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1次 大小:5516171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人教,PPT,29张,课件,社会保障,治理
  • cover
(课件网) 第六单元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第18课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课程标准:知道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特点及其由来;了解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及其实行情况。 中西方基层治理不同 一、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与特点 (一)古希腊时期的基层治理:村社自治 1.机构:村社; 2.特点:村社实行自治,村社大会是村社最高权力机关,处理与村社有关的事务。包括登记公民、抽签选举议事会议员等 村社(Demo) 民主(Democracy) 村社是基层政治实体,也是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 (二)西欧封建社会时期 1.庄园自治 社会特征: 封君封臣制度;庄园制度;基督教垄断思想 (1)管理者:封建庄园主或管家 (2)职责: 组织生产,征收地租, 主持庄园法庭审判 庄园主具有很大的自治权 (1)10—11世纪商品经济发展,西欧城市兴起。 (2)市民与国王领主的斗争(谈判、金钱赎买、武装暴动),城市获得不同程度的自治。 2.城市自治 2、基层单位: 3、管理者:行会与商会的上层 职权: (1)规范手工业者和商人的经营活动 (2)把持城市行政权,行使城市治理的职责。 巴黎商人行会的会长拥有广泛的权力,他的司法审判权不但及于商会成员,而且及于全体巴黎市民,他负责城防建设,监督道路桥梁的修筑,主持城市警务及粮食供应,并征收赋税,可见他的政治作用之大。 ———齐世荣主编《西欧封建社会》 1、背景: (手工业)行会与(商人)商会 行会商会上层分子把持城市政权 1.庄园自治 出 生 教父主持洗礼 结 婚 教父主持婚礼 临 终 教父主持涂香油仪式 死 后 葬礼在教堂举行 (4)兴办学校,保存文化。 (1)基督教伦理教化; (2)主持婚丧嫁娶等生活仪式; (3)兴办慈善机构及医院; 3.基督教会作用 自古以来,婚丧嫁娶是基层社会治理面对的主要问题之一。在中古时期的西欧,无论是结婚还是离婚,都必须获得教会的许可。图片出自1330年前后海德堡的一册手抄本,它反映了教士宣布解除婚姻,把丈夫、妻子和子女分离开的场面。 1.庄园自治 2.城市自治 时期 基层单位 社会功能 古希腊 中古时期 自治城市 (行会或商会) 4.实质: 村社 庄园 基督教会 实行自治,村社大会处理与村社有关的事务。 组织生产,征收地租,主持庄园法庭审判,裁决纠纷 规范手工业者和商人的经营活动; 上层分子把持城市政权,行使城市治理的职责。 基督教会在基层治理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古时期封建主、庄园主或城市上层人士是基层自治的主导者。 (三)近代西方国家的基层治理:自治市镇→社区组织开始形成 1.自治市镇 (1)背景: 1.政治:民族国家兴起,中央集权加强,(教会被排除在世俗社会治理之外);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建立。 2.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封建庄园渐解体,城市行会衰落 3.思想:启蒙思想强调民主自由。 4.阶级:新兴的资产阶级打破了行会治理模式。 5.历史传统:基层自治的历史传统。 6.社会:工业革命后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城市出现 (2)表现 英国 美国 法国 确立 基层组织 自治权力 共性 1835年颁布法律确立了英国近代自治市制度。 自治市 政府和议会由当地选民选举产生; 地方征税自主开支; 接受选民监督。 1776建国后基本保持地方自治的传统。 乡镇 除司法之外的所有公共服务功能。 1789法国大革命后形成基层单位的制度 自治市镇 市长和市议会普选产生,市长对中央政府和本地选民负责。 以市镇为基本单位,强调政府主导下民众自治与监督。 特点 ? 法制化 以市镇为基本单位 强调民众自治与监督 政府主导 工业革命造成数目庞大的农村人口离开了原先的社会网络,流入城镇,形成社会底层的无产阶级,陷入贫困、愚昧、脏乱、疾病、失业以及各种堕落、犯罪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