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西游记 学习目标 1.了解写作背景,掌握相关文学常识; 2.了解《西游记》主要内容,熟悉经典故事情节; 4.学会精读与跳读两种阅读方法,培养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3.准确分析人物形象; 作者简介 吴承恩(1500或1506—1583年),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明代小说家。 吴承恩在科举考试中屡遭挫折,直到嘉靖中才举为岁贡生。他曾任浙江长兴县丞,但不久便辞官归去。由于宦途困顿,晚年他绝意仕进,闭门著书。吴承恩的主要成就在于完成了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这部小说描写了孙悟空等人物西天取经的故事,深刻反映了社会现实,具有极高的文学和艺术价值 。 现今,先后在山上茶庵处建立了吴承恩纪念馆和在山下山门处建树其石雕座像,用来纪念他。 《西游记》的故事原型 西游记取材自唐代玄奘西行的故事,玄奘就是唐僧的原型。唐代的玄奘为求佛法一路西行,他从长安出发,一路经过了甘肃、新疆,走过了阿富汗、巴基斯坦,历经重重险阻,最终到达了印度。玄奘口述了他的见闻,由弟子辩机收集整理成为《大唐西域记》。 《西游记》的创作背景 吴承恩生活在明代的中后期,历经孝宗弘治、武宗正德、世宗嘉靖、穆宗隆庆、神宗万历五个朝代。明朝中后期的社会情况与开国之初有很大的不同,政治上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以及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不断激化,并日趋尖锐 ;思想文化上启蒙思想兴起,人性解放思潮高涨,市民文学日益蓬勃发展,小说和戏曲创作进入一个全面繁荣兴盛的时期。经济上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1923年,胡适在鲁迅的帮助下,利用《淮安府志》的资料,最终确认吴承恩是《西游记》的作者。这一结论逐渐为人们所知,并最终得到广泛认同 。 在考证过程中,胡适还对《西游记》的作者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探讨,排除了其他候选者如丘处机、李春芳等,最终确定了吴承恩为作者。这一考证结果对《西游记》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西游记》的考证故事 故事梗概 内容分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1-7回)介绍孙悟空的身世和大闹天宫的故事; 第二部分(8-13回)交代取经缘由(包括唐僧的来历、魏征斩蛇、唐太宗入冥府等故事起着过渡和衔接作用) 第三部分(13-100回)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到达大雷音寺,取回真经(“八十一难”中又由四十一个小故事构成,各个小故事既相对独立又前后呼应,是全书故事的主体) 主要内容 生平 占花果山为王,自称齐天大圣,搅乱王母娘娘的“蟠桃盛会”,偷吃太上老君的九转金丹,在炼丹炉内炼就火眼金睛,打败天宫十万天兵天将,又与如来佛祖斗法,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多年。后来经观音菩萨点化,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一路上降魔斗妖,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成正果,后被如来佛祖封为“斗战胜佛”。 人物形象 人物介绍 ·称谓:孙悟空、孙行者、齐天大 圣、斗战胜佛、自称“花果山紫云洞八万四千铜头铁额弥猴王” ·外貌:满面毛发黄亮、雷公嘴、尖嘴猴 腮、身穿金甲 ·武器:如意金箍(gū)棒 ·技能:七十二般变化、筋斗云、火眼金睛 ·性格特点:桀骜(jié ào)不驯 、本 领高强、嫉恶如仇、聪明机智、性情急躁 ·关键情节: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三 调芭蕉扇 常言道:“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便罢了;若还不让,定要搅攘,永不清平!”” ———蔑视权威,有叛逆精神 行者认得他是妖精,更不理论,举棒照头便打。 ———本领高强,敢于斗争 大圣又假意捶胸道:“可惜!可惜!夫人错了,怎么就把这宝贝与那猢狲?恼杀我也!” ———足智多谋 行者在他耳根后,句句儿听着哩,忍不住,飞将起来,又捉弄他一捉弄。又摇身一变,变作个啄木虫儿,朝他嘴唇上揸的一下。那呆子慌得爬将起来,口里乱嚷道:“有妖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