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乡村与城镇 基础梳理·自主预习 一、聚落及其空间分布形态 1.概念:聚落是各种形式的聚居地。 2.聚落分类:乡村、城镇两种基本类型。 3.聚落分布特点:受地形、气候、河流、交通线路等因素影响,不同的聚落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不同的形态:如在平原地区呈团块状分布,在河谷、公路等处呈条带状分布。 二、乡村景观及其变化 1.概念:乡村是指主要从事各种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2.乡村分类:农村、牧村、渔村、林场等。 3.乡村景观的特点:规模较小,建筑物低矮且密度较小,道路较稀疏,公共服务设施的数量较少。 4.乡村景观的变化趋势:(1)乡村→城镇。 (2)乡村振兴战略后,乡村→美丽乡村。 三、城镇景观及其变化 1.城镇: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非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2.城镇的特点:人口规模较大,建筑物密度较大,道路、公共服务设施的数量较多。 3.城镇的变化趋势:城镇→大城市(特大城市)→城市群。 四、传统聚落及其保护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许多聚落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 2.如何保护和利用传统聚落振兴乡村 答:保护好传统聚落,利用传统聚落发展乡村旅游,实现乡村振兴。 图示导航·重点突破 一、乡村景观与城镇景观的差异 【读图·析图】 乡村聚落和城镇聚落由于人口的多少、从事的生产活动的不同,其景观存在着很大差异,读上图并结合所学完成下表: 聚落 类型 一般 规模 建筑物 道路 公共服务设 施(商店、学 校、医院等) 主要从 事的生 产活动 乡村 小 矮 少 少 农业生 产活动 城镇 大 高 多 多 工业、服 务业活动 【探究·思考】 1.假如你是原始社会某部落首领,你会把聚落选择在具有哪些自然条件的地区 提示:应该选择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和湿润、水源充足、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 2.现在,大量乡村人口向城镇或发达地区转移,请简要分析原因。 提示:由于城乡发展水平的差异,城镇或发达地区生产生活水平较高,就业机会更多,医疗、教育条件更完善,生活设施较方便等,导致大量乡村人口向城镇或发达地区转移。 二、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有利条件 【读图·填图】 在上图中的方框内填写出有利于聚落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 【探究·思考】 1.谈谈你所在的乡村聚落或城镇聚落形成和发展的有利条件。 提示:略。 2.下列四幅图片中,你认为哪个地方最适合形成聚落 说出你的理由。 提示:长江中下游平原最适合形成聚落,这里气候温暖湿润、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 课时训练·基础达标 一、单项选择题 读某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演变过程图,完成1~3题。 1.该聚落最早形成的主要因素是(D) A.资源 B.人口 C.气候 D.河流 2.有关该聚落形成与发展的叙述中,属人文环境的因素是(B) A.河流 B.交通 C.土壤 D.自然资源 3.有关该聚落形成与发展的叙述,错误的是(C) A.用地规模不断变大 B.人口数量越来越多 C.聚落仅沿河流扩展 D.公路运输越来越发达 4.照片体现的典型地理环境特征及人口分布正确的是(A) A.海拔高,寒冷,人口稀疏 B.海拔高,湿润,人口稠密 C.海拔高,暖湿,人口稠密 D.海拔低,寒冷,人口稀疏 剪纸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已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图为两张剪纸作品。读图完成5、6题。 5.甲图反映的环境是我国(B) A.西北大漠 B.江南水乡 C.青藏寒漠 D.北国雪乡 6.乙图所示民族的主要聚居地是(D) A.四川盆地 B.黄土高原 C.江南丘陵 D.内蒙古高原 二、综合题 7.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聚落主要包括乡村和城镇两种类型,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再有城镇聚落。 (2)图A是城镇聚落,图B是乡村聚落。 (3)这两种景观的差异,主要是由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造成的,聚落A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聚落B主要从事各种农业生产活动。 8.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很大,读图完成问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