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048033

部编版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语文4.《古 诗 三 首》第二课时教案

日期:2025-02-03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3次 大小:1902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编版,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语文
  • cover
4古诗三首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赠、刘、残、犹、傲、君、橙、橘”,会写“赠、刘、盖、菊、残、君、橙”。(重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境,从傲雪枝、橙黄、 橘绿中体会诗人对朋友的勉励。( 难 点 ) 3.古诗新唱,培养学生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重点)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直接导入。 教师口述: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苏轼的《赠刘景文》(板书赠刘景文)学生齐读课题。 理解题目:谁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给谁的 (苏轼写给刘景文的。) 二 了解作者,介绍背景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 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擅长行书、楷书,与蔡襄、黄庭坚、 米芾并称“宋四家”。喜作枯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他的诗清新豪健,与黄庭坚齐名。 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赠刘景文》是苏轼元祐五年(1090年)所作。苏轼此诗看似在写景,实则是在勉励好友。 这在苏诗中确属精心之作,我们必须透过表面的景物描写,领略诗中的积极含义。 设 计 意 图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内容,感悟作者情感。 三 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诗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赠送 姓刘 菊残 犹有 傲 霜 君子 橙黄 橘绿 盖子 重 点 指 导 生 字:“赠、残”是平舌音,“橙”是翘舌音,“残、君”是前鼻音,“赠、橙” 是后鼻音。 (2)理解词语。 练结合注释和自己的学习经验,互相交流对古诗中词语的理解。 擎 傲 霜 君 橙黄橘绿 (3)指名读古诗,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四、学习“会写字” 赠 刘 盖 菊 残 君 橙 1.学生字。 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 1 ) 加 一 加 : “ 贝 + 曾 = 赠 ” “ 文 + = 刘 ” “ 木 + 登 = 橙 ” 。 (2)减 一 减:“群 - 羊=君”。 (3)换一换:“线”把“乡”换成“歹”,就变成了“残”。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盖”字的“羊”不要写成“羊”;“君”字的第二笔横要露头;“赠、橙”都是左窄右宽, “残”左右等宽,“刘”左宽右窄。 (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上下结构的字“盖、菊”和左右结构的字“赠、橙”,学生练写。 盖:上窄下宽;下框要扁,里面是两竖,下横最长。 菊:上扁下高,“勺”要大一些,里面“米”要写紧凑。 赠:右边中间框要扁,里面是中竖、左点和右撇,不是“日”或“田”。 橙:“登”字左上边横撇的撇上有一小点,右上边捺上有两短撇,位置都靠上。 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五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1.学生熟读古诗:开火车读、比赛读、小组读、同桌读。 2.借助注释互相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全班交流,教师点评并小结:荷花凋谢,连那举着的荷叶也枯萎了,菊花残败,但那傲霜的 菊枝依然在寒风中挺立。 一年中最好的光景您一定要记住,那就是橙黄橘绿的时节。 六品读欣赏,整体感知 (一)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1.指名朗读,教师点评。 2.理解第一句中的重点词。 (1)看到“荷”,我想起了两句诗———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中的“小荷”和“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中的“荷”有什么区别 (3)引导理解———荷尽:荷花凋谢。擎:举,向上托。雨盖:即雨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