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本书阅读之《红楼梦》导学案 知识梳理 成书背景 《红楼梦》是一部空前绝后的旷世奇书。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是中华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结晶。它诞生于我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清代康乾盛世绝不是偶然的。 史界一般认为,康乾盛世,起于清军进驻台湾完成统一大业的康熙二十二年(1683),止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白莲教王伦起义,共计九十年时间。在此期间,清王朝建立了强大的封建帝国,结束了民族之间的战乱和纷争,遏制了沙俄势力的入侵,平定了新疆,疆域空前扩大。为确保政权稳固,清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社会安定的措施,如录用前朝文官武将,沿袭明制设立朝廷,并运用汉族儒家思想对社会的思想文化进行引导。在文化上,提倡八股文,尊崇孔子和程朱,使宋代理学成为清代官方哲学。 康乾盛世期间,国家疆域辽阔,人口繁盛,府库充盈,表面上泱泱大国,一片繁荣;但也隐藏着激烈的社会矛盾和深刻的社会危机,为大清王朝走向衰败埋下祸根。 随着皇权的加强,统治阶级和封建贵族逐渐腐朽,社会矛盾日益加剧,封建礼法更是加剧了阶级矛盾的突出。封建地主扩大兼并土地,使土地高度集中,农民日渐贫困,贫富悬殊加剧。雍乾时期吏治每况愈下,百弊丛生,贪腐成风。清政府查禁对清朝不利的图书,大兴文字狱。最著名的是康熙年间(1711—1713)发生的戴名世《南山集》案,因触犯忌讳,著者及被株连杀死者一百余人,流放数百人。雍正、乾隆时期,文字狱更盛,多捕风捉影、吹毛求疵。 在文学上,洪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传奇剧,广泛搬演,引起轰动。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横空出世,奠定了中国讽刺小说的基础。 雍正继位后,因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斗争波及,曹家屡遭打击,举家迁至北京后,家道从此式微。家庭巨变以及生活剧变,让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并对封建制度有了更为清醒的认识。他无力改变现实,唯有将满腔悲愤寄托于创作之中。《红楼梦》便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 《红楼梦》中宁荣二府及大观园的宏伟壮丽,元春省亲所展示的盛世繁华,秦可卿丧葬的糜费无度;贾府令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的饮食、茶艺、服饰等,小说无处不在或隐或现的僧道宗教文化,体裁多样风格各异精彩纷呈的诗词曲赋,无不是康乾盛世政治、经济、文化在小说中的投影。贾府中主子的贪婪和荒淫,奴仆的辛酸血泪,上层社会的骄奢淫逸,下层人物的苦苦挣扎,揭示出百年望族盛极而衰的命运。 作 家 简 介 曹雪芹(1715?—1763?)汉族,清小说家。名霑,雪芹为其号,另有字号芹圃、芹溪、梦阮等。祖籍辽阳(今属辽宁)。清开国时,曹氏归属正白旗,为内务府包衣(意即皇室之家奴),渐与皇家建立特殊亲近的关系。曾祖曹玺受康熙荣宠,曾祖母孙氏是康熙幼年保姆,祖父曹寅文学修养很高,是康熙的侍读与亲信。曹雪芹的曾祖曹玺,祖父曹寅,父辈曹颙、曹頫,三代四人前后共做了58年的江宁(今南京市)织造。后苏州织造、杭州织造均是曹寅提拔的亲戚(一是妻舅,一是母舅),三家垄断织造业,形成“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局面。康熙每南巡,都以江宁织造署为行宫,曹寅曾亲自主持接驾四次。雍正即位后,曹家由于与雍正政敌有往来,雍正五年(1727)曹頫以“行为不端,织造款项亏空甚多”等罪名革职抄家入狱,曹家从此败落。雪芹即出生于这一家庭。 曹雪芹深厚的家学渊源,是他创作出皇皇巨著的基础,其祖父曹寅富于文学修养,诗文戏曲皆有所长,雪芹自幼即受家庭文学气氛之熏陶。曹寅是藏书家和刻书家,他藏的书有三千七百八十七种之多,他捐资刊刻了不少书籍,如《全唐诗》《佩文韵府》,都是曹寅一手经营而成,实在是对中华文化的一大贡献。当时的文人学士推崇曹寅,以与他相互赠答唱和为荣。据统计,与曹寅有诗文赠答和官场交往的文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