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1.通读全文,借助旁批,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 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 2.明确文中运用的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分析 论证方法的作用。 3.联系生活,着眼小事,学做一个真正有教养 和优雅风度的人。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理解作者的观点,梳理文章 的论证思路。 ■理解本文使用的举例论证和 对比论证的作用。 学习难点 ■ 学习本文举例论证时,举例 加分析的具体论证思路。 重点难点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任何东西 能比人类的爱更富有智慧、更复杂。她是花 丛中最娇嫩的而又最质朴的、最美丽的和最 平凡的花朵,这个花丛的名字叫教养。” ■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也说过:“教养是有 教养的人的第二个太阳。” ■ 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呢 获 得教养的途径又有哪些 ■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利哈乔夫的《论教养 》一文, 一同探讨什么是真正的教养。 课堂导入 了解作者:利哈乔夫 德米特里 · 利哈乔夫, (1906—1999)。 ■是20世纪俄罗斯著名的知识分子之一,政治家、作 家、文艺理论家。 ■俄罗斯的20世纪,被称为利哈乔夫的世纪。利哈乔 夫被誉为“俄罗斯知识分子的良心”“俄罗斯民族 的良心”被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称为是唯一没有污 点的人。” ■作为文化大师,他把他的一生都献给了他的祖国,成 为20世纪俄罗斯的知识象征。 ■他生于圣彼得堡,目睹了十月革命。 ■17岁时进大学学习人类学与语言学。 ■1928年,因质疑苏联政府简化俄语字母表的改革,被关入集中营 四 年 。 ■1938年,入列宁格勒的俄罗斯文学研究所。 ■ 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入侵时,参加过惨烈的列宁格勒保卫战。 ■从1946年至1953年,在列宁格勒大学任教授。 ■1971年,被推举为苏联科学院(现俄罗斯科学院)院士。 ■1986年,他开始重新寻找俄罗斯文化之根。 ■ 苏联解体后其地位相当于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 德 米 特 里 · 利 哈 乔 夫 人 物 经 历 恪守(kè) 允诺(nuò) 汲取(jí) 扭捏(niē) 箴言(zhēn)贸然(mào) 尴 尬(gān) 涵养(hán) 附庸风 雅(yōng) 矫揉造作(jiǎo)絮 絮叨 叨(xù) 大发雷霆(tíng) 彬彬有礼(bin) 读 读写 写 > 贸 然:轻率地,不加考虑地。 > 彬 彬 有 礼: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彬彬,原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 o > 漠 不 关 心:态度冷淡,毫不关心。漠:冷淡。 > 随 心 所 欲:随着自己的意思,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随,任凭;欲,想要。 > 一 意 孤 行:指不接受别人的劝告,顽固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做。 > 自 吹 自 擂:自己吹喇叭,自己打鼓。比喻自我吹嘘。擂,打鼓。 > 矫 揉 造 作: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矫,把弯的弄直。揉,把直的弄弯。 > 附 庸 风 雅: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多含贬义)。 > 徒 有 其 表:空有其外表,不实在。 > 随 机 应 变:随着情况的变化灵活机动地应付。机,时机,形势。 扭 态:具有矫揉造作或夸张的性格;不是天然或自然的。 词 语 积 累 1.梳理思路,感知内容。 整体感知 ■快速浏览课文,结合旁批,思考并整合文章的中心论 点。 ■ 温馨提示: >论点是表明作者观点的、完整的、陈述性的语句。 >方法:看标题;看开头;看结尾;看中间;自己概括。 注意辨析论点与论题的区别。 整体感知 ● 第 2 段:但是必须了解,什么是真正的教养。 论题 ● 第 4 段:比方说,我确信,一个人是不是真正有教养首先要看他在自己家里、在自己 亲属之间的表现,看他和亲人们的关系究竟怎么样。 ● 第11段:一个有教养的人,必定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 论点 ● 第16段:一切优雅风度的基础其实是一种关照态度--时时刻刻要记住:一个人不应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