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052603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期中限时练习(含答案)

日期:2025-04-03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试卷 查看:24次 大小:163332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教科,科学,六年级,上册,期中,限时
    2024年秋季学期期中学情诊断限时练习 六年级 科学 (总分100分,答题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 6. 2. 7. 3. 8. 4. 9. 5. 10. 1.有关显微技术的发展历史过程正确的是( )。 A.放大镜—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 B.放大镜—电子显微镜一光学显微镜一扫描隧道显微镜 C.放大镜—扫描隧道显微镜一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 8.乌鲁木齐比北京晚迎来黎明,其原因与( )无关。 A.北京位于乌鲁木齐的东边 B.地球自西向东公转 C.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3.地球与太阳的近距点出现的时间是每年( )初,地球与太阳的远距点出现的时间是每年( )初。 A.一月 七月 B.七月 一月 C.一月 六月 4.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如果调节反光镜后,始终没有看到标本的像,可能的原因是( )。 A.标本在观察过程中发生了移动 B.标本处在通光孔中央 C.使用的目镜倍数太小 D.使用的物镜倍数太小 5.我们知道地球是围绕地轴转动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地球公转到不同位置时,地轴的倾斜角度也不同 B.地球绕地轴转动,地轴始终是竖直的 C.由于地轴是倾斜的,所以地球上才有四季 6.托勒密的“地心说”和哥白尼的“日心说”都认为( )。 A.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B.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C.地球是球形的 7.观察微生物时,常在载玻片上放棉花纤维,目的是( )。 A.增加水的营养 B.固定微生物 C.没有任何用途 D.使微生物运动减缓 8.古人用圭表观察的是( )。 A.一天中,物体影长的变化规律 B.正午时分,物体影长的变化规律 C.一天中,物体影子方向的变化规律 D.正午时分,物体影子方向的变化规律。 9.关于光学显微镜的镜片,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学显微镜中的两块镜片一块是凸透镜,一块是凹透镜 B.光学显微镜中的两块镜片都是凹透镜 C.光学显微镜中的两块镜片都是凸透镜 10.下列动物的活动受地球自转影响的是( )。 A.青蛙冬眠 B.大雁南飞 C.蝙蝠夜行 二、判断题,请在正确的选项上填涂(每题2分,共20分) 11.[√] [×] 13.[√] [×] 15.[√] [×] 17.[√] [×] 19. [√] [×] 12.[√] [×] 14.[√] [×] 16.[√] [×] 18.[√] [×] 20. [√] [×] 11.科学家简·施旺麦丹是第一个发现细胞的人。 ( ) 12.将两个放大镜组合在一起后,改变它们之间的距离会改变图像的放大倍数和清晰度。 ( ) 13.自来水是经过消毒处理的,水中不会有微生物。 ( ) 14.在制作地球自转模型时,横切橙子是为了模拟赤道线。 ( ) 15.地球自转方向和公转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东。 ( ) 16.我国冬季寒冷,是因为此时地球距离太阳远。 ( ) 17.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必须薄而透明,对因较厚而不便于观察的物体,需要制作玻片标本。 ( ) 18.可以用光学显微镜看到所有微生物。 ( ) 19.春分这一天,太阳直射赤道。( ) 20.在没有新证据前,能解释昼夜交替现象的各种假说暂时都是正确的。( ) 三、实验综合题(60分) (一)昼夜交替现象(共16分) 21.在探究昼夜交替现象时,成成和同学查阅资料了解到,地球绕着_____转动,称为自转,自转一周需要的时间是_____小时,自转的方向是_____。 22.如上图,我们知道太阳光_____(填“能”或“不能”)照亮整个地球。此时,A点所在地区处于_____。(填“白昼”或“黑夜”) 23.在上图中,A、B代表两座城市,假如北京此时是12时,纽约是24时,请你判断,代表北京的应该是_____(填“A”或“B”)。 24.有的动物适应较强的光照,主要在白天活动,称为_____,有的动物适应弱光,主要在夜间活动,称为_____。 (二)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16分) 25.在探究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的实验中,我们用蜡烛模拟太阳,用地球模型模拟地球。请观察模拟实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