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054309

7.2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练习(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日期:2025-02-20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2次 大小:80453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高中,哲学,必修,统编,政治,学年
  • cover
7.2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练习 一、单选题 1.2024年春节,潮汕“英歌”、西北“社火”以及华北庙会等民俗活动走红。这些传统民俗大多是几千年农耕文明的智慧结晶,它们热烈奔放、大气磅礴、喜气腾腾,通过音乐、舞蹈、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希冀与渴望。透过“民俗热”,我们可以看到( ) ①源于生活的民俗文化容易激发文化认同 ②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文化和享用文化 ③优秀传统文化是支撑文化创新的重要基因④走向大众的民俗在传承中获得了新的内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从《诗经》里“其叶牂牂”的东门之杨,到《项脊轩志》里“亭亭如盖”的枇杷树,树木寄托的是人与人、人与故乡、人与自然的情与意。在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这片树林是“国宝”,要像爱护眼睛一样守护好;在四川广元,习近平总书记嘱咐当地负责同志,要把古树名木保护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古树名木保护工作( ) ①有利于保留城市历史印记,彰显城市文化底蕴 ②旨在保护自然遗产,实现古树名木的经济价值 ③是对古代优秀生态观的传承,能为当今生态发展提供借鉴 ④是对传统文化的扬弃,有利于延续树木寄托的情感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古村落是很多中国人的精神原乡,印刻着抹不去的乡土记忆。如璀璨珍珠般散落在中华大地上,既有悠悠文脉赓续,也有人间烟火氤氲。做好古村落保护能为乡村振兴提供重要资源。做好古村落保护工作( ) ①要彰显特色,各美其美,全面继承乡村传统文化 ②既要留住文脉与乡愁,又要创造创新助力乡村振兴 ③是对乡村文化需求的表达,说明文化根源于人们的情感需要 ④是对乡村历史印记的保留,能彰显乡村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4.一件文物,就是一个民族艺术、智慧、历史、审美的代名词。下图是镶金兽首玛瑙杯,它是至今所见唐代唯一的一件俏色玉雕,也是唐代玉器做工中较为精湛的一件。此杯选用世界上极为罕见的红色玛瑙琢制,兽嘴镶金的工艺处理克服了兽嘴处材质色泽太深的不足,使兽头的造型之美更为突出。欣赏该文物后,你的感受是( ) ①它说明了艺术可以超然于经济、政治之外 ②它是中华民族共同创造、勤劳智慧的结晶 ③它是唐代的艺术风格以及社会风貌的缩影 ④它反映了唐代工匠的精湛技艺和审美水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一条六尺巷,精神永流传。地处城中的六尺巷,因清代大学士张英与邻居吴家互相退让三尺地基而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传统文化中适合于调理社会关系和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内容,我们要结合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和发扬,赋予其新的涵义。今天的桐城,六尺于心,和谐礼让,崇文重教,世代书香蔚然成风。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①六尺巷承载着中国古人以和为贵的历史智慧 ②六尺巷及其文化是通过实践创造出来的客观实在 ③坚定文化自信要全面传承和弘扬好中华传统文化 ④“六尺巷”精神融入基层治理彰显其时代价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2024年7月,在新德里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我国世界文化遗产提名项目“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和世界自然遗产提名项目“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我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9项,居世界前列。此次申遗成功的文化意义在于( ) ①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文明 ②有利于促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丰富世界文明 ③有利于发展旅游业,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④有利于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在中国台北,大家穿行在成都路、洛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