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工人阶级队伍壮大 共产党早期组织建立 思想基础 组织基础 阶级基础 民主革命纲领:第一次明确提出彻底反帝反封建 开天辟地, 焕然一新 全国工人 运动高潮 共产国际的帮助 外部条件 一大建党 (1921年) 二大制纲 (1922年) 课前复习--中国共产党 成立条件/背景 成立史事 成立作用/意义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1924年,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展开合作,进行反对北洋军阀(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又称“大革命”。然而,由于国民党内反动集团背叛革命,国民革命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了。 中国共产党发动武装起义反抗国民党统治失败后,毛泽东等人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创造“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开展土地革命。1934年,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中国共产党率领红军历经艰难险阻,胜利完成了长征,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视频是某次战争的相关原始视频,仔细听一听,军歌的旋律是不是很耳熟? 第15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国民革命/大革命(第一次国共合作) 1.国民革命的兴起--国共合作的实现 2.国民革命的高潮--北伐胜利进军 3.国民革命的结果--蒋汪叛变 第一篇章 国民革命的兴起 ———国共合作的实现 一、兴起:国共合作的实现 1913年 1917-1918年 二次 革命 第一次 护法运动 第二次 护法运动 1921-1922年 失败 失败 失败 帝国主义支持下北洋军阀黑暗统治,国共两党因共同失败深感合作的必要 1.国共合作的原因: 材料: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4课《中国共产党诞生》 ①与国民党展开合作。 ②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合作方式:党内合作) 1923年6月、广州 中共三大的召开 时间、地点: 内容: 一、兴起:国共合作的实现 2.国共合作的经过: 党内合作:指某一党派组织以成员个人名义加入另一党派组织,并以那一党派组织的名义展开工作。 拓展思考:党内合作的得与失? (1)中共三大召开 中共三大会址(广州越秀区) 孙中山 李大钊 毛泽东 1924 年 1 月,在孙中山主持下,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李大钊、毛泽东、瞿秋白等共产党员参加了大会的领导和组织工作。 一、兴起:国共合作的实现 瞿秋白 一、兴起:国共合作的实现 国民党一大 时间: 地点: 内容: 意义: 1924年 广州 新三民主义 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标志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国民党一大会场 2.国共合作的经过: (2)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新三民主义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是国共两党合作的共同纲领和政治基础 项目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三大政策 (方法手段) 民族主义 推翻清王朝统治,反对民族压迫 强调反帝反封建 各民族一律平等 民权主义 推翻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国民一律平等 民权一般平民所共有”;真正反帝之个人及团体,均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 “平均地权, 节制资本” 联俄 联共 扶助农工 一、兴起:国共合作的实现 3.成果:黄埔军校的建立 孙中山兼任总理 周恩来政治部主任 蒋介石任校长 (1)时间、地点: (2)负责人兼总理: 校长: 政治部主任: 1924年 广州黄埔 孙中山 蒋介石 周恩来 1925年黄埔军校第一届毕业生的毕业证书,上面有孙文与蒋介石的签名 始终没有自己的军队,只是拉拢、依靠一派军阀去攻打另一派军阀,最终充当了骄兵悍将争夺地盘的工具,深感必须有自己的军队才有出路。 ———孙中山 黄埔军校旧址大门 材料一:这个军官学校,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孙文 材料二:黄埔军校的楹联:上联是“升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