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人教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第四单元达标检测 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人类文明史上最早的超新星记录发生在公元前14世纪,是以当时的甲骨文刻画的,该甲骨文的意思是该月七日,己巳日,有新的大星出现于大蝎座α星附近。我国古人习惯于把这类极明亮地在天空出现一段时间后又慢慢消失的星体形象地称为“客星”。 超新星爆发是银河系里最壮观的一种天象,是恒星演化到晚期所发生的一次爆发。在多次的国际会议中,各国学者相当频繁地提到了著名的中国超新星AD1054以及它的遗迹———蟹状星云,蟹状星云就是我国史籍中所记载的出现于宋代的“天关客星”: 至和元年五月己丑(1054年7月4日),(客星)出天关东南,可数寸,岁余稍没。(《宋史·天文志》) 嘉祐元年三月辛未(1056年4月11日),司天监言:自至和元年五月,客星晨出东方守天关,至是没。(《宋史·仁宗本纪》) 1731年,英国天文爱好者贝维斯在金牛座发现了一个云状物,后被命名为“蟹状星云”,因其外形像蟹。1921年,瑞典天文学家注意到蟹状星云的位置与1054年天关客星的位置相近,估计它们可能有联系。之后,邓肯和哈勃等人测出蟹状星云的膨胀速度。根据蟹状星云的大小和已知的膨胀速度,1942年,荷兰天文学家奥尔特证认蟹状星云就是1054年超新星爆发的遗迹。1968年蟹状星云脉冲星的发现,进一步证实了这一论证,因为利用该脉冲星的自转周期和自转周期变化率的测定值,可以成功地解释蟹状星云和蟹状星云脉冲星的能量来源,同时算出该脉冲星的年龄与天关客星爆发至今的时间间隔相近,有力地说明蟹状星云是公元1054年爆发的超新星的遗迹。因此,1054年我国天关客星的发现,为超新星的遗迹和中子星的起源与演化提供了有力的历史证据和宝贵资料。 (摘编自汪珍如《中国的古客星记录与现代天文学》) 材料二: 利用古代天象记录解决现代天文学问题的必要性,是由现代天文学学科本身的特点决定的。这种特点主要体现在这样两个方面:其一,现代天文学是一门对天体进行观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研究的学科;其二,现代天文学的观测与研究对象大都经过漫长的演化过程,要更精确地了解天体运行的规律,或者提出一种理论往往要有长时段的观测积累的基础,而理论之正确与否也需要用观测资料来加以验证。人类的观测能力是有限的,而对古代天象记录进行现代天文学意义下的研究,则可以尽可能地化解这一矛盾。 中国古代留下了非常丰富的天象记录,这使这一做法具有可行性。由于天象的重要星占价值,历代官修史书均有专门的部分(“天文志”“五行志”“灾异志”等)来记载象征着天命转移的天象,尤其是特殊天象更是受到历代史官的重视。 欧洲、阿拉伯等文明中世纪乃至之前时期的天文记录的缺失,使得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古代记录具有唯一性。对此,天文学家克拉克与斯蒂芬森曾专门讨论过。正像中国古代拥有大量丰富的天象记录在很大程度上要归结于文化的原因,其他文明天象记录的缺失之原因也大抵如是。 上述必要性、可行性与唯一性使得古代东亚(尤其是中国)的天象记录在现代天文学视野下具有特殊的应用价值,也使得古代天象记录作为观测数据而成为现代天文学的一部分。 (摘编自吴燕《古代客星记录的现代研究》) 材料三: 古代的科学思想方法或理论能被用为现今理论形成的一部分时,也可以把它看作“现代的”。我国古代的数学著作《九章算术》创造了一种有别于古希腊逻辑演绎体系的算法,这种算法比较机械,却正符合计算机的程序化。吴文俊先生利用我国宋元时期发展起来的增乘开方法与正负开方术,在HP25型袖珍计算器上编制程序,竟可以解高达5次的方程,而且可以达到任意预定的精度。他说:“继续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