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056745

2025人教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强化练习题--1.2 离骚(含解析)

日期:2025-01-1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9次 大小:36542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5,人教,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人教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离骚(节选) 基础过关练 (2024广东广州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站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上看,屈原和孔子一样,是中国历史上鲜有其比的精神导师,他们以不同的途径与方式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建构作出了他人(  )的贡献。孔子创始儒学,以其(  )的儒家思想体系为中华民族确立精神方向、道德标准和核心价值观。屈原,则是通过(  )的诗篇,展示个人品格修为、精神意志和生命指向,为历代中国人树立了典范与榜样。没有孔子,中国人传统的“三观”就不是现在这个面貌;没有屈原,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就缺乏一个昭示日月的坐标。 屈原对中华民族精神建构的最大贡献,是他伟大爱国者的形象屹立于民族精神之巅而影响了千秋万代。 他的精神中最难能可贵的是:在屈原的时代,文人士子,乃至重臣,他们的国家观念并不强,普遍的风气是得到哪国重用,就到哪国去。所谓“六国之时,贤才为之臣,入楚楚重,出齐齐轻,为赵赵完,畔魏魏伤”。但屈原却独有强烈的爱国情怀,并一再表示(  )。以至于百年后,贾谊写《吊屈原赋》,都难以理解他的忠贞和执着:“般纷纷其离此邮兮,亦夫子之故也!历九州而相其君兮,何必怀此都也 ” 1.文段中括号处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望尘莫及 经天纬地 震古烁今 至死不懈 B.望其项背 博大精深 震耳欲聋 至死不渝 C.望尘莫及 博大精深 震古烁今 至死不渝 D.望其项背 经天纬地 震耳欲聋 至死不懈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孔子,令中国人传统的‘三观’成为现在这个面貌;屈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一个昭示日月的坐标。”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3.请简述第3段的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使语言表达简洁流畅。                                                                                           (2024湖北武汉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①屈原是一本大书,可以让我们代代翻阅而不能尽其意;或者如胡适所说,是一个大“箭垛”,我们人人都可以在他那里射中心中所想;或者,如我曾经比喻的,是一个大大的“滚雪球”,当他在时光的坡道上滚动时,一代又一代的人都可以在上面附着上自己的东西。是的,物理存在的屈原在公元前278年即已去世,但精神的屈原却永在生长,且日益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庇荫着吾国吾民的精神家园,滋养着我们的精神力量。 ②比经学家把《诗经》学术化、意义化,从而使其失去了生动鲜活更严重的是,学者们对屈原的所作所为。首先,学者们用他们各自不同的判断标准,对某篇作品是或不是屈原所作作出了种种结论,他们甚至还挑起了一场“历史上有无屈原”的争论。依我看,“屈原”本就是一个符号。作为一个“物理事实”,他早已消失,而我们今天讲的这个“屈原”,乃是一个“人文事实”。在贾谊、刘安和司马迁那里,“屈原”代表的是一种精神、一种品性,是这些东西引起了他们的共鸣。我把屈原称为“滚雪球式人物”,意思是说,“屈原”这两个字上所包含的意义、价值、精神等,是在文化史上不断附着上去的,正如一个雪球。我们若层层剥开它去寻找所谓的事实,则最终不过是雪块而已———所谓的“事实的真相”不存在。文化史上的众多人物与文化现象何尝不都是一个一直滚动的雪球 当他们从我们这儿滚过时,若我们能在上面附着上什么东西,也算功德圆满了,何苦要拿着“学问的凿子”硬凿下去,找出所谓最后的“真相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