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选必一 第二单元 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 选拔与管理 国民政府行政院旧址 壹 重要名词 经济特科、学堂选官、留学生选官、文官考试制度、《考试法》、《公务员任用法》、干部制度、公务员制度 贰 课程标准 知道西方近代文官制度对近现代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影响。 本课 重点 本单元时间轴 晚清选官制度 的变革 壹 一、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 1.科举制度的变化 (1)背景: ①晚清时期,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科举制度受到很大冲击。 ②西学的传播和洋务运动的开展。 天下理之最明而势所必至者,如今中国不变法则必亡是已。然则变将何先?曰:莫亟于废八股。夫八股非自能害国也,害在使天下无人才......固知处今而谈,不独破坏人才之八股宜除,与凡宋学汉学,词章小道,皆宜且束高阁也,然而西学格致,则其道与是适相反。 ———严复《救亡决论》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自洋务新政以来,为了适应形式的需要,洋务派引进了大量的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知识,培养了一大批精通洋务的各种新式人才。这实际上已对只培植官僚的传统教育目标造成冲击。———《晚清科举革废进程中政学关系的变化》 经济 因素 政治 因素 思想 因素 冲击 回应 寻求解决 一、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 1.科举制度的变化 (2)过程: 1898 戊戌变法后 1901 1905 ①清政府增加经济特科,选拔经时济变之才; ②废八股,改试策论,以时务策命题。 材料一:时严范孙请开经济特科,乃说常熟并张樵野成之,藉以增常科以阴去八股。 ———康有为 材料二:为今之计,非有旷世非常之特举,不能奔走乎群材;非有家喻户晓之新章,不能作兴乎士气。伏查康熙、乾隆年间,两举鸿词,一举经学,得人之盛,旷代所希,恩遇之隆,亦从来未有。彼时晏安无事,犹能破常格以搜才,岂今日求治方殷,不能设新科以劝士?臣愚以为仿词科之例而变通之,而益推广之。 ———严修《请破常格迅开专科折》 经济特科六事(据《遵议开设经济科折》整理) 内政 凡考求方舆险要、郡国利病、民情风俗诸学者隶之 经武 凡考求行军布阵、驾驶测量诸学隶之 外交 凡考求各国政事、条约公法、律例章程诸学者隶之 格物 凡考求中西算术、声光化电诸学者隶之 理财 凡考求税则、矿产、农工、商务诸学者隶之 考工 凡考求名物象数、制造工程诸学者隶之 一、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 1.科举制度的变化 (2)过程: 1898 戊戌变法事变后 1901 1905 慈禧太后下令所有考试悉照旧制 经济特科,易滋流弊 ———1898年8月 敬遵成宪,照博学鸿词科例,开经济特科 ———1901年 ◎慈禧 1901年,经济特科考试,也是清末唯一的一次,仅录取27人。皇太后并未重用这27人,只是“赏以饭碗”。 ———房列曙《中国近现代文官制度》 一、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 1.科举制度的变化 (2)过程: 1898 戊戌变法后 1901 1905 清政府实行新政,各省书院一律改为大学堂,各府、州、县学改为小学堂,并多设蒙养学堂 今日育才要旨,自宜多设学堂,分门讲求实学,考取有据,体用兼赅,方有裨世用。……按科递减科举取士之额,为学堂取士之额……必当使举人、进士作为学堂出身,以励济世才。 ———张之洞、刘坤一 《会奏变法图强第一折》 科举一日不废,即学校一日不能大兴 ———袁世凯《请递减科举中额专注学校折》 一、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 1.科举制度的变化 (2)过程: 1898 戊戌变法后 1901 1905 光绪帝诏准立停科举之奏,决定自1906年起,所有乡试、会试一律停止,遍设学堂,将育人、取才合于学校一途。 科举夙为外人诟病,学堂最为新政大端,一旦毅然决然,舍其旧而新是谋,则风声所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