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05911

人教版初二思想品德下册第十课第一框《正义是人类良知的“声音”》教案+25Ppt教学课件(2份打包)

日期:2025-10-08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6次 大小:88183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人教,正义是人类良知的“声音”,打包,2份,教学课件,+25Ppt
    《正义是人类良知的“声音”》活动探究型教案1 一、教材分析 <一>本框的地位和作用 《正义是人类良知的“声音”》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课的内容。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中“承担社会责任”部分:“懂得公平需要正义,激发社会正义感”。因此,《正义是人类良知的“声音”》这框题是第四单元整个链条上不可缺少的一环,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引导学生清楚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的内涵,并进行正确区分。让学生明白正义的制度是公平的支持和保障,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2、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具有分辨正义行为与非正义行为的能力,了解正义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分析判断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感悟正义过程中,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对正义充满向往和追求。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对正义的理解:它的含义、表现及作用。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对正义的追求,努力做一个正义之人。 二、学情分析 针对的问题:初中学生对规则意识的认知程度比较低,对什么是正义缺乏正确的认识。他们一方面憎恶生活中的一些违反规则的现象,但另一方面由于社会世俗的影响产生从众心理,为了自己的一时便利而违反规则。 学生的需要:了解制度规则、道德规范与正义的关系,培养正确的规则意识。懂得怎样做才是正义的行为,从而指导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的行为。 三、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表现如下:联系实际、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就身边事联系课本知识,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教学准备和教学手段 (1)学生准备:收集社会生活中正义的行为。 (2)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收集与规则、正义有关的案例和图片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课堂导入 讲述:尾山宏,日本著名律师,“中国人战争受害者索赔要求日本律师团”团长。这个如今连睫毛都花白了的老人,作为中国战争受害者的代理律师,从1963年起参与了四十年来所有对日诉讼案件:历时32年的“教科书诉讼案”、“731人体试验案”、“南京大屠杀”、“遗弃化学武器以及炮弹案”……以他统领的“中国人战争受害者索赔要求日本律师团”,无偿代理这些诉讼,并自行垫付一切费用,还多次自掏腰包将中国受害者接到日本出庭。他的行为遭到了国内右翼势力的恐吓,却赢得了中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尊重。在他身上人们看到了跨越国家和民族的正义力量,这力量启示着人们,在捍卫正义的道路上,人们可以超越一切界限,而唯独不能失去的就是正义响在心中的声音。 环节二:情境体验 为什么他会被人尊重? 因为他的行为是正义的,维护了公共利益和他人的正当权益,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实施正义行为,不做非正义的事,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环节三:新知探究 1、走进正义 (1)正义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情境活动一:活动激趣 想一想: ⊙提到正义你会联想哪些词汇? ※天理??????????????? ※公正??? ※秉公办事??????????? ※秉公执法 ※公正无私??????????? ※一身正气 ※??????????????????????????????????? ※ …… ⊙你认为什么是正义? ※一个人在挨打,另一个人制止大人的行为(正义的行为) ※做了坏事要受惩罚(正义的行为)?? ※见义勇为者受到表彰(正义的行为) ※扶贫助困的行为(正义的行为)???? ※路遇歹徒行凶却视而不见(非正义行为) ※以大欺小以强凌弱(非正义行为) ※??????????????????????????????????? ※ …… 教师赠言: 期盼正义、维护正义,是所有善良人的共同心声。实施正义行为,不做非正义的事,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2)正义的行为 情境活动二:案例分析(见教材P108—109页链接材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