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064181

16.2《登泰山记》 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01-0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39次 大小:1929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16.2,登泰山记,教学设计,统编,高中,语文
  • cover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6.2登泰山记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清晰梳理作者登山路径,强化文言文阅读能力,夯实语文基础素养。 2. 引领学生品鉴文中日出胜景描绘,洞察作者写景的匠心独运之法,培育文学鉴赏能力,提升审美层次。 3. 引导学生透过洗练文字,洞悉作者心境的幽微变化,体悟文中潜藏的情感意蕴,增强对文本情感内涵的敏锐感知与共情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1)精确勾勒登山路线,如实呈现作者的行程轨迹; (2)深度剖析日出描写章节,明确各类写景手法的精妙运用; (3)解读关键文辞语句,真切体会作者心境及其情感的流淌脉络。 2. 教学难点: (1)参透作者如何不着痕迹地将心境与景色描写水乳交融,领略其别具一格的审美意趣与人生哲思; (2)学会灵活运用所学赏析技巧,自主品鉴文学作品中的写景华章与情感抒发段落,实现知识的迁移与能力的升华。 三、教学方法 诵读法、讲授法、自主研习法、合作探究法、情境创设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运用多媒体展示泰山雄浑壮阔的图片与震撼人心的视频影像,营造出引人入胜的情境氛围,继而提问:“泰山,这座巍峨的五岳之首,自古以来便引得无数文人雅士欣然前往,攀登之际留下诸多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 倘若诸位有幸踏上登山之旅,心底会憧憬着目睹怎样一番绮丽景致呢?”激发学生踊跃分享自己对泰山景色的遐想,由此顺势导入新课《登泰山记》,开启探寻之旅。 (二)任务一:解文意明路径,循足迹探幽微 1. 学生自主放声朗读课文,同时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初步疏通文意,悉心标注出那些晦涩难懂的字词与语句。在此过程中,教师巡视全场,为个别学生解答基础层面的疑难问题,确保每位学生都能稳步推进对文本的初步解读。 提问:同学们,在初读过程中,哪些字词的含义让你们感到困惑呢? 明确:例如“阳”“阴”“乘”“限”等词可能较难理解。“阳”在古文中常指山的南面,水的北面;“阴”则相反,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乘”在这里是“冒着”的意思,“限”可理解为“界限”,像“越长城之限”就是“越过长城的界限”。这些字词的含义需要结合上下文和古代汉语的常用义来推断。 2. 教师针对文中诸如“阳”“阴”“乘”“限”“循”“越”等重点文言字词,运用丰富的示例、组词等手段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助力学生精准把握其含义与用法;同时,着重强调特殊句式,像“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判断句)、“郦道元所谓环水也”(判断句)等,加深学生对文言知识的系统积累,为后续深入理解文本筑牢根基。 提问:文中“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这里的“阳”和“阴”是什么意思呢?谁能结合之前学过的知识或者文中的信息来推断一下? 明确:根据我们之前学过的地理知识,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从文中“汶水西流”“济水东流”可以推断,泰山的南面是汶水,北面是济水,所以“阳”指泰山的南面,“阴”指泰山的北面。 3. 指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合作,共同梳理作者的登山路线。 通过仔细搜寻文中指示地点和行程更迭的关键语句,如“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等,精心绘制出作者登山的路线图,并推选代表上台展示与讲解。 教师对各小组的表现予以全面且细致的点评与补充,保障学生清晰且确切地掌握作者的登山路径以及沿途的见闻感受,圆满完成对文章内容的初步梳理,为后续深入探究文本搭建稳固的框架。 提问:各小组在梳理登山路线时,觉得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述自己的行程的呢?从这些路线描述中,我们能感受到泰山的地形有什么特点? 明确:作者按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