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064197

古诗词诵读《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01-1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73次 大小:1682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古诗词,诵读,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教学设计,统编,高中
  • cover
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诵《虞美人》,感受词的韵律美,体会词人的情感。 2.理解词中运用的写作手法,如对比、虚实结合、以乐景衬哀情等,并能分析其作用。 3.深入探究李煜的人物形象,理解其复杂的内心世界,从而提升对人生的感悟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准确把握词中的情感脉络,通过朗诵和词句分析深入体会李煜的愁情。 2.掌握词中多种写作手法的运用,如对比、虚实结合、以乐景衬哀情、比喻、夸张等,并能结合词句进行赏析。 (二)教学难点 1.理解李煜在词中所表达的深层次的亡国之痛和对往昔的追思,体会其情感的复杂性。 2.透过李煜的个人遭遇,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如何正确面对挫折与困境。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诵读法、讨论法、提问法、情境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问:“同学们,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一位身份特殊的词人,他既是一国之君,又是才华横溢的文学家,你们知道他是谁吗?”(李煜) 教师引导,李煜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词也因独特的经历而别具一格。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品读他的代表作《虞美人》,走进他的内心世界。” (二)背景介绍 教师简单介绍李煜的生平:“李煜,南唐后主,他生长于深宫之中,擅长书法、绘画、音律等。然而,他在位期间,南唐国力衰弱,最终被宋朝所灭。李煜被俘后,过着被软禁的生活,这首《虞美人》便是他在软禁期间所作。” 教师提问:“在这样的背景下,李煜创作的《虞美人》可能会表达怎样的情感呢?” 学生回答:“可能会有亡国之痛、对往昔生活的怀念、对自己命运的悲叹等。” (三)学习活动一:诵读·深情吟诵 教师播放《虞美人》的朗诵音频,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字音、节奏和韵律。 教师提问:“听了朗诵,大家觉得这首词的整体情感基调是怎样的?” 学生回答:“悲伤、哀怨、惆怅等。” 教师引导:“那我们在朗读时,应该用怎样的语速、语调来表现这种情感呢?” 学生回答:“语速缓慢,语调低沉。”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然后请两位同学分别朗读,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四)学习活动二:品读·探究写法 1.分析上阕 教师提问:“上阕中,‘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这两句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学生回答:“运用了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但词人却希望它们快点结束,可见他对现在的生活极度厌倦,充满了亡国之痛和对往昔的怀念。” 教师追问:“那‘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中的‘又’字有什么特别之处?” 学生回答:“‘又’字表明时间的流逝,词人在痛苦中又度过了一年,复国无望,更加深了他的亡国之悲。” 教师补充:“这里还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小楼昨夜又东风’是实写眼前之景,‘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是虚写回忆中的故国,虚实相生,强化了词人的愁情。” 2.分析下阕 教师提问:“下阕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这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学生回答:“运用了对比手法,雕栏玉砌还在,但人已憔悴,表达了物是人非的感慨和亡国之痛。” 教师引导:“最后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是千古名句,同学们说说它好在哪里?” 学生回答:“运用了设问、比喻、夸张的手法,把抽象的愁比作一江春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愁绪的汹涌澎湃、连绵不绝。” 教师组织小组讨论:“李煜在词中表达的愁情仅仅是个人的亡国之痛吗?还有没有其他的内涵?” 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也包含了对人生无常、命运无奈的感叹,他从一国之君沦为阶下囚,这种巨大的落差让他对人生有了更深的思考。” (五)学习活动三:评读·评价人物 教师提问:“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