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师大版教材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对应的单元主题】 《认识图形》单元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下的“有趣的立体图形”第一课时的主题。 【单元核心素养】 “认识图形”主题,核心素养发展的重点是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经历观察、想象、操作、验证的过程,形成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直观认识,知道这些立体图形的特征和名称,积累认识立体图形的数学活动经验,初中的创作。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发现和提出与图形有关的数学问题,经历实物———几何模型———图形名称的过程,辨认简单的立体图形。 【学段学业质量相关要求】 1.能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能直观描述这些立体图形的特征,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2.会用简单的立体图形拼搭图形,能在拼搭图形中说一说搭成的是什么,是有几个什么立体图形搭成的。 【本课关联的核心素养分析】 空间观念:空间观念是指对空间物体或图形的形状、大小及位置关系的认识。其内涵包含能够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本节课是学生认识立体图形的第一课,学生要根据已有经验对物体的形状进行分类,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简单立体图形,以及知道这些立体图形的基本特征和名称,并能进行识别,结合分一分、认一认、玩一玩、说一说等学习活动,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学习目标】 1.在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初步认识立体图形的特点,并知道它们的名称。 2.结合分一分、认一认、玩一玩等学习活动能描述物体的形状特征,根据形状特征找到相应物体,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3.在与他人合作时能认真倾听,能听懂他人的想法,并能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观点和意见。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经历分类、观察等实际操作或数学思考活动,形成立体图形的直观认识。 2.知道这些立体图形的特征和名称,并能进行识别。 难点: 培养观察、表达和归纳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学生初步认识立体图形的水平层次框架】 水平层次 内容要求 具体描述 水平0 无 不认识常见的物体形状 水平1 能辨认形状 能正确辨认生活中常见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形状的物体。 水平2 会分类 物体形状的特点,将物体进行分类,知道他们的名称。 水平3 会抽象特征 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立体图形的特征,能根据特征找到相应的物体 【学习准备】 课件、学生分类材料、板贴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今天的数学课除了学习数学知识外,还要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评价。 学习活动(一)———借助生活经验,分类整理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课件主题图;小明把客厅弄得太乱了。这么多东西,该怎样整理呢? 同学们独立思考,踊跃发言。 师:看来我们班的同学都是收纳整理小能手。 复习旧知 (1)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分类整理,什么是分类整理,有什么好处? 分类整理就是把同类物品摆放在一起,可以让客厅变得更整洁、干净,也更方便 我们找东西。 我们还知道,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一样。 【设计意图】出示小明客厅太乱了的情境图,目的是提出分类整理,复习分类整理的知识,利用知识迁移过渡到对立体进行分类 交流实践,探究新知 让我们用之前学习的分类整理的知识,把这些物品分分类整理一下客厅吧。 (1)你认识这些物品吗,谁来说一说。 (2)小组合作,给这些物品分分类。 出示小组合作要求: ①观察这些物品都有什么特征? ②小组讨论确定分类标准。 ③小组合作将物品分类整理。 小组展示汇报: 老师这里收集了一些小朋友的分类,一起来看一看。 预设1:按能否滚动分类,分2类 第一类:可以滚动的物品有:篮球、胶棒、饼干盒、茶叶筒、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