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的遗产———化石燃料》教学设计 【教材依据】 1.教材的内容和特点 内容:本课时内容选自九年级化学课本(科粤版(上)第五章第4节),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什么是化石燃料、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及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 特点:本节课内容与生活联系紧密。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这是学习完氢气、碳、二氧化碳性质和制法后,一节带科普性质的内容。目的是在前面几章学习了化学的核心知识———分子、原子、氧气性质和制法、化学式、质量守恒、化学方程式及二氧化碳的内容后,有一个降难的缓冲过程;也为了让学生关注人类社会生活,对化石能源有常识性认识,如什么是化石燃料,石油和煤的加工综合利用有哪些产品,燃料对工农业生产的重要作用,产物对环境的影响等。 【设计思路】 1.指导思想 本节课内容与生活联系紧密,大部分学生对煤、石油、天然气以及有关燃料方面的知识并不陌生,但是学生对化石燃料的认识还很浅显,尤其对化石燃料与环境污染,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等知识认识不够深入,往往仅停留在“燃料能够燃烧”这个层次上,需要在化石燃料的燃烧与环境保护、综合利用方面重点学习。以提问引导学习为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讲述化石燃料燃烧的利与弊,使学生深刻感受开源节流的必要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化石燃料,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 2.了解化石燃料的燃烧对环境的影响,认识使用和开发清洁燃料及绿色能源的重要性。 3.认识化石燃料综合利用的重要性,知道煤和石油的综合利用和一些主要产品。 4.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意义。 3.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化石燃料对人类的重要性,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 难点:煤和石油的综合利用、化石燃料的燃烧及其污染。 【教学准备】 课件、游戏、视频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新课引入 【情景引入】 从题目的“燃料”出发,询问大家从爷爷辈到父辈再到现在家中使用的燃料,引出今日的主题:化石燃料 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从生活情景出发,从大家所熟知的事物出发,激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 环节 一 什么是化石燃料 【新知学习】 教师系统介绍化石燃料是什么,它们的物理性质和它们的美称 学生认真听教师讲授,予以理解 让学生对化石燃料有初步且系统的认识 环节 二 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观看视频】 播放视频,演示化石燃料的形成和其燃烧会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删除视频中直接出现的对化石燃料的元素分析,改为而后教师口述讲解。 【新知讲授、小组讨论】 教师在学生观看视频的基础上继续深入讲解煤、石油和天然气的 形成及化石燃料的珍贵之处(结合地质及历史背景,说明我国对进口石油的强依赖性),并让学生小组讨论:为什么说化石燃料为不可再生能源 【新知讲授】 教师以课本P146页图为例,由化石燃料的燃烧所产生的废气倒推构成化石燃料的元素,简介一氧化碳与氮氧化物的来源,说明三废对环境的污染,再介绍酸雨和温室效应等 从以上物质对环境的影响联系到当地空气质量引出“清洁能源”--天然气,提问学生思考为何天然气灶的火焰有蓝有黄,写出天然气燃烧的文字方程 学生边观看视频边理解,接受、加工视频中出现的信息 仔细听讲,深入了解化石燃料的形成并分小组复述化石燃料的形成过程并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 根据生活常识和前面空气污染物所学进行分析。结合生物学知识,讨论一氧化碳为剧毒气体的缘由并发言。 了解天然气美称的来源,知道我国为能源调配所做的措施 尝试当堂记忆并写出甲烷燃烧的文字方程。 以视频的形式向学生深入介绍化石燃料,使其对化石燃料理解更深了解更阔 培养学生用化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小组讨论、分工合作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