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073982

第7课 百家争鸣 课件(共27张PPT)

日期:2025-02-08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2次 大小:8763704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7课,百家争鸣,课件,27张,PPT
  • cover
(课件网) 第7课 百家争鸣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孔子见老子画像石拓片(局部) 这是山东嘉祥的孔子见老子画像石拓片,展现了春秋晚期孔子拜访老子的情形。孔子和老子是著名的思想家,他们有哪些思想主张?春秋战国时期还有哪些重要的思想家?这个时期,我国古代思想文化又出现了什么新的气象? 一、老子和《道德经》 1.简介 老子简介 姓名 时间 籍贯 经历 地位 著作 阅读教材P39,完成有关老子的基本信息。 春秋后期 楚国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做过周朝的史官,掌管王室的典籍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 《老子》(又称《道德经》) 老子(生卒年不详) 一、老子和《道德经》 2.主要思想 材料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德经》 材料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德经》 根据材料,概括老子思想的核心。 释文:人们依据于大地而生活劳作;大地依据于上天而寒暑交替;自然气候,天象变化遵从宇宙间的“大道”运行;大“道”则依据自然之性,顺其自然而成其所以然。 释文:道是独一无二的,道本身包含阴阳二气,阴阳二气相交而形成一种适匀的状态,万物在这种状态中产生。 ①老子思想的核心是“道”。他认为“道”是孕育万物的总根源,也是万事万物运行的总规律,人们要顺应事物的内在规律来行事。 一、老子和《道德经》 2.主要思想 材料一: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道德经》 材料二: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道德经》 根据材料,概括老子的思想主张。 ②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的。 朴素辩证法思想 一、老子和《道德经》 2.主要思想 材料二: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材料三: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道德经》 材料一: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道德经》 ③在处世上提倡安于柔弱的地位,主张以退为进,以柔克刚。 ④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追求“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 “无为而治”是“顺应自然”在治国上的应用,“无为”不是什么事情都不做,而是指凡事顺其自然,且不加以不必要的干预。 一、老子和《道德经》 “子”是一种尊称。春秋前期,一般称卿大夫为“子”。春秋后期,由于学者著书立说和讲学之风兴起,人们也用“子”来尊称著名的学者和老师。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 P39相关史事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1.简介 孔子简介 姓名 时间 籍贯 地位 著作 名丘,字仲尼 春秋后期 鲁国 儒家学派创始人 《论语》(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整理成)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 下层没落贵族 学习礼乐 做过小吏,后收徒办学 曾在鲁国从政,不久周游列国 回到家乡,从事教育,整理编订文化典籍 阅读教材,梳理孔子的生平。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1.孔子为什么要周游列国 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宣传自己的道德理念。 2.孔子的思想在当时受否被统治者重视 为什么? 不被重视 原因:孔子代表没落的奴隶主旧贵族利益,主张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而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走向瓦解,西周的礼乐制度已经不适应当时的社会需求。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2.思想核心 根据材料,概括孔子的思想核心。 材料一: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仲弓问仁,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问仁,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他提出仁者爱人,即人要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