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庖丁解牛 【教学目标】 1、感受庄子散文的特点;理解其寓意,用现代眼光开掘其新义。 2、自主、合作、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理解感悟的能力。 3、理解课文所包含的认识客观规律必须反复实践的道理,并且从中获得感悟与启迪。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庄子散文的特点;理解其寓意,用现代眼光开掘其新义。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所包含的认识客观规律必须反复实践的道理,并且从中获得感悟与启迪。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本课写作背景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通过预习和自读掌握文学常识。 2. 结合注释,疏通文章大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诗句导入 古时候,有一位老人家很会讲故事。人们透过他简单而生动的故事,往往可以明白很多深刻的道理。我们曾经听说过的“庄周梦蝶”、“东施效颦”的故事就是出自他之口,这位老人家就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今天我们来看他另一则故事———《庖丁解牛》。 教师板书课题:《庖丁解牛》 二、自主学习,知识备查 (一)题目解析 丁:庖,厨师;丁,厨师的名字。 解牛:解,剖开;解牛,分割牛的肢体 (二)庄子简介 名周,约生于公元前369年,死 于公元前286年,战 国时宋国人,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 学派的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为“ 老 庄 ”。 他生活贫困,做过漆园 吏,但学 识渊博。他对当时统治者攻城占地的做法深恶痛绝,对儒家积极参与政事 给予了尖锐的批评,主张“出世 ”。 庄子认为, “道” 视为宇宙万物的本源,他师法天道,崇尚自然,提倡“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境界,注重保养生命、保存天性,并进一步发扬了老子“以柔克刚”的智慧。其文善用寓言,汪洋恣肆,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都达到了极高的境界,对后世影响深远。 (三)作品简介 《庄子》是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的著作,因庄子曾隐居南华山,所以,又称《南华经》,是著名的经典著作。 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合称为“四书”。《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言简意丰,含蓄凝练,包含了孔子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在记言的同时,传达了人物的神情态度;某些章节的记述,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书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人们习用的格言和成语。 三、预习检查,夯实基础 (一)读一读生字词 (二)词义解释 阅读课本下面注释,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四、新课学习,整体感知 (一)名家范读 播放名家范读的视频,掌握断句和朗读节奏。 朗读指导 自由朗读 1、教师:结合注释,疏通文章大意。 学生1:一个姓丁的厨师给梁惠王解牛。手所接触的地方,肩膀所倚靠的地方,脚所踩的地方,膝盖所顶的地方,哗哗作响,进刀时豁豁地,没有不合音律的:既合乎(汤时)《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尧时)《经首》乐曲的节奏。 教师:庄子从那2个角度描写解牛的精彩表演?(动作、声音) 明确:作者描写了一个场面:庖丁解牛。但是,作者是以动作描写为主,一连用 了5个动词:总的动作描写是“解”,然后分别描写手“触”、肩“倚”、足“履” 膝“踦”,这一系列的艺术化、舞蹈化了的动作描写,已初见庖丁解牛技术 的娴熟。接着作者侧重描摹他解牛时进刀而发出的声音,又对这声音用了 两个比喻。描摹声音时,用了两个拟声词:“砉”、“騞”;两个比喻是“桑林 之舞”、“经首之会”。生动地描写出庖丁动作的节奏感,表现了一个至高境 界。 学生2:梁惠王说:“嘻!好啊!你的技术怎么会高明到这种程度呢?” 厨师放下刀子回答说:“臣下所喜好的是自然的规律,这已经超过了对于宰牛技术的追求。当初我刚开始宰牛的时候,(对于牛体的结构还不了解),(看到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