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074765

教科版(2017)科学六年级下册 7探索宇宙(课件)(共43张PPT)

日期:2025-04-02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52次 大小:1434311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教科,2017,科学,六年级,下册,探索
  • cover
(课件网) 探索宇宙 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8课 银河系 自从仰望星空的那一刻起,人类就对我们身处的宇宙充满了好奇和浓厚的兴趣。如果把人类有意识的观测和记录天体作为探索宇宙的开端,到今天已经有好几千年的历史了。那你们知道人类是怎样探索宇宙的吗?再来想一想科学技术的进步又是如何帮助人类更好探索宇宙的。 新知导入 这是两张1995年哈勃望远镜拍摄的宇宙图像。 创生之柱 人类的探索 “我迈出了一小步,但人类迈出了一大步。” ———阿姆斯特朗 嫦娥奔月 望月凝思 自古以来,人类就充满了对宇宙的幻想,向往着飞向太空。 在古代,人们就开始观测和记录各种天象,比如日升日落、月圆月缺、斗转星移等,并由此形成了日、月、年等时间概念。 人类的探索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中国古代盖天说 天圆为张盖,地方如棋局 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认为天体是球形 公元2世纪,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提出了“地心说” 16世纪,波兰科学家哥白尼经过20年天文观测与研究,提出了“日心说” 人类的探索 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河南登封观星台 中国古代为了更好地观测、记录和研究天象,建立了天文台。 人类的探索 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河南登封观星台 河南登封观星台,它是由元代著名天文学家郭守敬于1276 ~1280年主持建造,是设立的二十七个观测站之一,也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观星台包括各种天文仪器:周公测景台、浮漏、仰仪、景符、日晷等。在古代,观星台是一座具有测影、观星和计时等多种功能的天文台。 人类的探索 浑天仪 除了建立天文台,古人还设计了精密的天文仪器,比如浑天仪、天体仪(浑象)、水运仪象台等,用来观测天象,直观、形象地了解日、月、星辰的相互位置和运动规律。 天体仪 水运仪象台 人类的探索 自从1609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创制伽利略望远镜以来,人类借助望远镜观察太空,对宇宙的探索有了飞跃性的发展,所观测的宇宙空间不断扩大。 人类的探索 1609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创制伽利略望远镜。他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望远镜的人。 人类的探索 1609年,伽利略制作了一架口径4.2厘米,长约1.2米的望远镜,它能把物体图像放大约30倍。 他用这架望远镜第一次发现了月球表面高低不平,覆盖着山脉并有火山口的裂痕。此后又发现了木星的4个卫星、太阳的黑子运动,并作出了太阳在转动的结论。 伽利略绘制的月面 人类的探索 伽利略之后,人们为了扩大望远镜的倍数,开始研究加长版的望远镜。 1673年,波兰科学家赫维留造了一架直径20厘米,长46米的光学(折射)望远镜,吊在30米高的桅杆上,要许多人用绳子拉着它起落升降。 赫维留制造的望远镜 人类的探索 1686年,惠更斯兄弟造了一架22厘米粗、64米长的折射镜,没有镜筒,物镜高悬树梢,目镜攥在手里,中间连着一根绷直的长绳,以助校正。 惠更斯兄弟制造的望远镜 人类的探索 19世纪中叶,天体摄影和分光技术的发明,使天文学家可以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天体的物理性质、化学组成、运动状态和演化规律,从而更加深入到问题本质。 人类的探索 20世纪50年代,射电望远镜开始应用。到了20世纪60年代,人类取得了“天文学四大发现”的成就:微波背景辐射、脉冲星、类星体和星际有机分子。 人类的探索 目前用来探索宇宙的望远镜分为两种: 射电望远镜,光学望远镜 射电望远镜与光学望远镜不同,它既没有高高竖起的望远镜镜简,也没有物镜,目镜,它由天线和接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是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2016年9月在贵州落成。 人类的探索 中国天眼--位于贵州的球面射电望远镜,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 天眼之父: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