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鲍照 拟行路难 课堂导入 鲍照在《拟行路难》(其四)中抒发了对人生坎坷、命运多舛的感慨。诗中充满了对世路艰难、人生无常的深刻体悟,以及对自身境遇的悲叹。以下是对鲍照这首诗的概要:鲍照以激昂的诗句,表达了对人生道路的艰辛和对命运不公的愤慨。他描绘了人生如行路之难,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和未知。诗中提到:“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些诗句既表达了对人生道路曲折难行的感慨,也透露出诗人对未来的坚定信念,即使在逆境中也要勇往直前,不放弃追求理想和抱负。鲍照通过对行路难的比喻,抒发了对个人命运的无奈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同时也展现了诗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壹 了解鲍照及其创作风格,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 贰 分析比兴的用法,理解诗中渲染愁绪的用意。 叁 理解思想内容,认识怀才不遇者的不幸。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目录 走进作者 南朝宋时期的文学家鲍照,字明远,与谢灵运、颜延之并誉为“元嘉三大家”。然而,鲍照的生平经历、创作风格与谢灵运、颜延之有显著差异。 鲍照出身低微,以其乐府诗闻名于世。尽管才华横溢,他却未能得到朝廷的重用,一生中大多担任的是一些小官职,未能施展其抱负。鲍照的一生充满了不满与不得志,最终在战乱中不幸去世。 鲍照(约414—466) 鲍照的一生沉浸在不得志的沉沦之中,他的作品中充斥着怀才不遇的牢骚和愤懑不平的情感。他的诗风雄健奔放,俊逸潇洒,尽管在生前就享有盛名,对唐代诗人如李白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遗憾的是,他的生平事迹在史书中并未详细记载。这一情况反映了鲍照生前身后的寂寞与冷清。钟嵘对其才华的惋惜之情溢于言表,叹曰:“才秀人微,故取湮当代!”表达了对鲍照才华被埋没的遗憾。 走进作者 鲍照(约414—466) 在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制度盛行,士族阶层,尤其是高级士族,凭借出身门第即可步入仕途,世代垄断高级官职。这种制度导致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现象。门阀制度严重阻碍了寒门士子的仕途,即便他们才华横溢,也难以获得高位。这种不平之气在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成为该时期文学的一大特色。 了解背景 门阀制度 是封建等级制下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起源于东汉,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达到鼎盛。在中国古代,官宦人家的门第两侧通常设有两根柱子,左侧的柱子称为“阀”,右侧的柱子称为“阅”,用于张贴家族的功绩和荣誉。因此,后人将世代为官的家族称为阀阅、门阀世族或士族。这种制度强调家族的世袭地位和声望,是封建社会中身份和权力的重要标志。 门阀制度 自西汉武帝时期起,儒学受到推崇,官僚体系中的许多官员都是通过精通经术而起步的。他们传授学问,门生和旧部遍布天下,形成了一种强大的社会势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东汉中期,出现了世代为官的大姓豪族,这些家族子孙承继家学,继续在官场中担任要职。 解读题目 拟行路难 “行路难” 是乐府旧题,主要是抒发世路艰难和离别悲伤的感情。 有些学习汉魏乐府的作品的题前多冠一“代”或“拟”字。拟,摹仿。《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诵读体悟企鹅老师12月28日 星期一诵读体悟 泻水置平地, 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 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 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 吞声踯躅不敢言! 把水倾倒在平地,水就会向四处分流。 人生各有各的命,怎能成天哀伤忧愁? 喝点酒宽慰自己,举杯而饮中断吟咏唱。 人心又不是草木,怎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