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075806

11.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

日期:2025-01-1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2次 大小:3042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
  • cover
《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答谢中书书》是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的一篇文言文,属于写景类古诗文单元。这篇文章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展现了江南山水之美。全文语言凝练,结构缜密,层次井然,意境优美,乐趣无穷。教材通过这篇文章,让学生理解作者通过山水景物表达的情感,学习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并在反复诵读中品味诗文中的优美意境。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操。 学情分析 《答谢中书书》作为一篇文言文,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理解其字面意思和深层含义都存在一定的难度。学生可能对文言文的语言表达感到陌生,对古代山水的描绘方式也不太熟悉。然而,学生对自然美景有着天然的向往和热爱,这可以作为教学的切入点。通过引导学生感受文中描绘的山水之美,激发学生的兴趣,再逐步深入讲解文言文的语法和表达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篇文章。同时,也可以借此机会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准确诵读并背诵《答谢中书书》,掌握其中的重点字词句含义。 2、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文章描绘的山水之美,以及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情感。 3、激发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培养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引导学生体会古代文人的精神追求和情感世界,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准确诵读并背诵《答谢中书书》,掌握其中的重点字词句含义。 2、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培养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引导学生体会古代文人的精神追求和情感世界,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同学们,大自然是我们最亲密的朋友,它用无尽的美丽和神奇,装点着我们的生活。今天,我们将穿越时空,走进南北朝时期,去领略一位文人笔下的山水之美。他,就是陶弘景,一位热爱自然、寄情山水的文人。在他的笔下,山川草木皆有情,云雾溪流皆有意。现在,就让我们一起翻开《答谢中书书》,去感受那份跨越千年的山水情怀,去品味那份宁静致远的意境之美。让我们在文字的引领下,走进那片令人心驰神往的山水世界吧! 了解作者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思想家。早年游历访道时足迹遍及江浙的名山胜水,后退隐茅山。梁武帝礼聘不出,但参与朝廷大事咨询,时人称其为“山中宰相”。著有《陶隐居集》《本草经集注》等。 背景介绍 本文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卷四十六(中华书局1958年版)。文章写于南北朝时期,这个时期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陶弘景就是因看透了混浊的人世,而隐居山林。这些文人在他们的书信中,常常描山画水,以示志趣,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此文就是陶弘景隐居时回复谢中书的一封信。 文体知识积累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文体,多记事陈情。特征:与韵文相对,以记事为主,夹叙夹议,有时也写景寄情。 初读感知 解题 答:答复 谢中书:谢征,作者的朋友。中书,是谢征的官职。 书:信 读准字音 陶弘(hónɡ)景 夕日欲颓(tuí) 沉鳞竞跃(yuè) 与(yù)其奇者 疏通文意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论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译文:两岸的石璧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树木,翠绿的竹丛,四季皆有。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清晨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