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076812

6.1.2细菌 教案(表格式)2024-2025学年鲁科版(五四制)七年级下册生物

日期:2025-05-07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8次 大小:7680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6.1.2,细菌,教案,格式,2024-2025,学年
  • cover
《细菌)教学设计 授课内容 《细菌》 课程解读 课程性质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 课程基本理念 1.面向全体学生;2.提高生物科学素养;3.倡导探究性学习 教材分析 学科核心素养下的单元分析 本章包括五节内容,同时本章是生物种类的延续,教材的引入是从《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开始的,随后介绍《细菌》和《真菌》的特征,最后通过《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以及《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介绍它们与人类的关系,使学生知道生物科学技术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突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授课内容分析 教材在本节以科学探究的过程为脉络安排内容,讲述细菌的发现过程,以文字和图片形式引导学生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特征,并侧重引导学生自己去通过与动、植物细胞结构进行比较,从而加深对细菌结构的认识,让学生在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中获得基础知识。最后再简单的文字描述细菌的生殖。教学内容是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呈现的,从学生最熟悉的环境启发他们进入微观的环境中去。同时,本节课的学习是为后面讨论细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起了铺垫的作用。 课标要求 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的生活关系 课标解读 细菌与人类的生活关系在之后的课程中有单独学习,所以在此细菌与人类的关系可做一些简单介绍,为之后的的学习做一个铺垫。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是认识生物的多样性这一主题的一部分,作为生物界中的一个独特的生物类群,细菌的主要特征颇具特色。不仅反映出生物界的多姿多彩,也揭示生物起源和进化的一个重要证据,通过将细菌的主要特征与以前学习的知识联系起来,更锻炼学生比较、归纳等能力,也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 学情分析 知识储备 学生对细菌的发现史、形态结构较为陌生,但已掌握动、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分裂以及细菌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扮演。 能力储备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学习自主性,但他们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尚有点欠缺。 心理特征 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生生、师生互助,不断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学生通过图片观察能描述细菌的形态及基本结构;(2)学生通过尝试与动、植物细胞作比较,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 (3)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了解细菌的生殖方式。2.能力目标 (1)学生通过巴斯德的实验分析,参与探究发现细菌的过程,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与科学思想。 (2)学生通过计算手上的细菌数目,提高学生的推理计算能力。3.情感目标 (1) 学生通过细菌的发现历程,认同科学的怀疑、实践的检验等科学精神在科学发现过程中的重要地位。(2)学生了解细菌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表现在利与害两个方面,从而纠正许多人误以为细菌都是有害的错误观念,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看待客观事物。 (3)学生通过细菌与人类的关系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注意卫生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细菌的结构特征(2)细菌的生殖 难点 (1)细菌的发现史 重难点突破策略 通过PPT展示大量的细菌图片,学生发现细菌的形态不同,但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的细菌。再引导学生思考:人与人之间,长相各异,却有相同的器官相同的结构,不同细菌是否也是有一样的基本结构呢?最后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细菌的基本结构。然后就细菌结构与动、植物细胞结构进行比较,找出细菌结构特点并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最后通过视频归纳细菌的繁殖,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分析、比较、推理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同时也突破了重点。 通过讲故事的开场以及由浅入深的问题串展现细菌的发现过程,激发学生探究“细菌从哪里来”的欲望,最后再通过视频介绍、分析巴斯德实验,以及巴斯德的贡献,使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