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077694

第2课 俄国的改革 课件(22张PPT)

日期:2025-02-20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0次 大小:333961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课,俄国,改革,课件,22张,PPT
  • cover
(课件网) 俄国的改革 知识链接 俄国历史溯源 9世纪晚期 东斯拉夫人建立基辅罗斯 13世纪上半叶 被蒙古人征服 15世纪晚期 莫斯科公国统一俄国 蒙古军队西征 乌拉格河战役:莫斯科公国胜利蒙古统治俄罗斯被终结 16世纪 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 即位称“沙皇”,加强中央集权,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1689年英国颁布《权利法案》 17世纪中叶,俄国颁布的《法律大全》规定:农民连同妻子儿女及其财产都属于领主所有;农民必须无条件地给领主服劳役或缴纳代役租;农民永远不能随意离开主人,如果逃亡,领主有权无期限追捕、并追回其妻子儿女及其财产;窝藏逃亡农民的要处罚金、鞭笞或监禁的制裁。这一规定从法律上确立了农奴制的地位。 据材料说明当时俄国与英国在政治方面有何不同。 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 俄国仍然是农奴制的封建国家。 材料一:17世纪,英国积极开展对外贸易,进行殖民掠夺,并在与荷兰争夺海上霸权的战争中取得胜利。英国的资本主义生产迅速发展,织造呢绒的手工工场遍及城乡,以圈占农民土地而出现的资本主义性质的牧场、农场在扩大。同一时期的俄国没有海军,只有陆军,全国只有21家手工工场,而且主要使用农奴劳动。 材料二:17世纪中期英国牛津大学出现了平民学生数稍稍超过贵族学生的现象。而在俄国,识字率最高的莫斯科,识字的居民只占23.6%。 据以下材料分析17世纪的俄国与英国还有哪些方面的差异? 俄国在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远远落后于英国。 一、彼得一世改革 1、背景: 沙皇专制+农奴制→封闭落后、工商业发展缓慢 2、目的: 改变俄国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3、时间: 17世纪末18世纪初 类别 主要内容 政治 军事 经济 文化教育 社会习俗 4、内容: 类别 主要内容 政治 军事 经济 文化教育 社会习俗 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加强沙皇专制权力;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 创建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海军和新式陆军) 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农奴 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 开办学校,创办报纸。 提倡西方的礼节服饰与生活方式 一、彼得一世改革 材料一:彼得一世去世时,俄国已建起 240多个手工工场。俄国生产的铁和麻布已输出到英国市场。俄国拥有了一支训练有素的20余万人的近代化常备军。俄国设立了矿业学校、军事学校和其他各类新式学校。 材料二:俄国在斧头的敲击声和大炮的隆隆声中作为一艘新下水的军舰进入了欧洲强国的行列。 ———普希金 材料三:彼得一世用野蛮制服了俄国的野蛮,为结束俄国百年来的落后状况,起了重大的历史作用。 (1)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 (2)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据以下材料,分析彼得一世改革的影响 “胡须税”牌,留胡须者必须交纳高额税金。税牌上文字为“税金已付”。 彼得一世的改革…“提高地主阶级、帮助新兴商人阶级和巩固这两个阶级的民族国家都是靠残酷地剥削农奴来进行的。”… 据材料分析彼得一世改革的影响 (3)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某农奴:我的鞋子破了,每天穿着残破的鞋子去工场做工,我很想买一双。可是我没有钱! 某工场主:我刚刚从荷兰买了一批先进的织机,聘请了技术人员,购买了一大批农奴为我工作,我生产出很多棉布,可是我的棉布销量不好,没有什么人购买。这可怎么办呢? 彼得一世死后,俄国政局动荡不安,贵族争权夺利,沙皇更迭频繁。1762年,叶卡捷琳娜通过宫廷政变篡夺王位,称“叶卡捷琳娜二世”(1762-1796年在位)。她实行了一些开明政策,鼓励发展农业和工商业,进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