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078106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课件(共24张PPT)

日期:2025-04-02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8次 大小:2084293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4课,至清,中叶,经济,文化,课件
  • cover
(课件网)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四单元 01 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SHE HUI JING JI DE FA ZHAN YU JU XIAN 02 思想领域的变化 SI XIANG LING YU DE BIAN HUA 03 小说与戏曲 XIAO SHUO YU XI QU 04 科技 KE JI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四单元 高中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四单元 高中历史 概括明至清中叶社会经济领域的新变化 明朝后期,一些新的农作物,如玉米、甘薯等传入中国; 到清中期时,江汉平原、洞庭湖和湘江沿岸地区普遍推广,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引进,提高了粮食总产量 农 业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四单元 高中历史 棉花 甘蔗 烟草 药材 部编版 概括明至清中叶社会经济领域的新变化 江南等地多种经营日益兴盛,农业生产商品化增强 经济作物的种植在江南地区日益兴盛,品种繁多,种植广泛; 此外,农民还会对作物进行初级加工,以获取更多的收入; 农 业 清朝纺织工厂 高中历史 概括明至清中叶社会经济领域的新变化 吴民生齿最繁,史料中这样描述17世纪初苏州丝织业工场手工业劳动的状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织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户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明神宗实录》 手工业 明朝后期,南方手工业生产中出现使用自由雇佣劳动进行较大规模生产的新的经营方式———工场,清朝继续发展。 前门街市图 清代繁华苏州 中外历史纲要上 部编版 概括明至清中叶社会经济领域的新变化 美洲流入的白银大量流通; 长途和大额贸易发展; 商业资本集聚; 区域性商人群体(徽商、晋商等)形成; 大批工商业市镇的兴起。 商业 在北京、江宁、扬州、苏州、杭州、广州等大城市中,工商业非常繁荣。乾隆时期的苏州,据记载已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有的地段“地值寸金”。 清代苏州城 西水畔戏台 苏州码头停靠着无数运粮的漕船 QING DYNASTY 苏州码头停靠着无数运粮的漕船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四单元 高中历史 部编版 盛 世 之 下 , 潜 藏 了 怎 样 的 危 机 ? 反观中国,直到15世纪时还处在人类文明发展最先进的行列之中,但是从16世纪起却逐渐落后下来。……问题的实质在于,西方已步入商品经济时代,其发展势头之兴旺是难以估量的;而中国依旧处于自然经济状态下,依靠的是农本经济,已不可能出现突破性的大发展。 ———刘宗绪主编《历史新知识创新能力培养》 人地矛盾突出,农业技术停滞不前,专制统治压迫,小农经济难以突破,制度技术困境,压制阻碍社会进步; 第四单元 明至清中叶思想领域有哪些新的主张? “致良知”,以内心为准则 王阳明 提倡个性自由、否定传统伦理道德 李贽 明至清中叶思想领域有哪些新的主张? 抨击君主专制,工商皆本 黄宗羲 批判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顾炎武 新思潮 产生的原因 经济因素 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陈胜,但受到封建制度的严重阻碍 政治因素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社会危机日益加深 思想因素 程朱理学仍占统治地位,西学东渐,近代科技传入中国,开阔民众智慧 阶级因素 新兴市民阶层日益强大 第四单元 中外历史纲要上 思想 经世致用思想开清代考证学术之风气;对理学的反思批判为儒学的发展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经济 工商皆本的思想是商品经济发展、市民工商阶层兴起在思想层面的反映,冲击了重农抑商思想。 政治 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的冲击,是一股具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 政治 是对儒家思想的继承批判,但仍属于儒家思想的范畴。 新思潮 的影响 对新思潮 的评价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