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078609

【新课标】 12.1 拥有积极的人生态度课件(共16张PPT)+教案

日期:2025-02-03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8次 大小:1069345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课件,PPT,16张,态度,新课标,人生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道德与法治 新教材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 上册 12.1 《拥有积极的人生态度》教学设计 课程 道德与法治 类型 新授课 一、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 1.政治认同: 认识到积极人生态度是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增强对积极向上的价值观的认同感。 2.健全人格: 培养学生乐观向上、认真务实、勤奋进取的人格特质,增强心理韧性。 3.责任意识: 激励学生积极承担责任,促使学生将积极的态度转化为实际行动。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积极人生态度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 体会并践行持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过程 步骤一: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课前三分钟抽背。 做法:老师提前到教室里来,打开课件,让学生面对着知识点自由朗读背诵,此举能使学生一下子进入学习状态。 二是进行抽背6个左右,适当抽查那些中下档学生。不会背诵的给予适当惩罚,如站立10分钟。目的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快速提高学习成绩。 注意点:不要机械地完全抽背,人数多一点,当学生比较熟练的时候,马上停止抽背他人,这样能调动其他同学积极性。 步骤二:新课导入。 出示两幅漫画:上课听不懂、考试不及格 问:你打算如何面对?是积极补漏还是消极摆烂? 学生大部分会回答:积极补漏。 老师接着说,同学们你们说得太对了,我们就应该这样“拥有积极的人生态度”。 步骤三: 请回绕课文主题梳理出知识框架。 做法:让学生梳理出知识框架,每段讲什么内容,围绕着“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问题来梳理。二是要学会回绕着课文主题设计问题。 本课对应的知识点是: 什么是人生态度? (是什么) 不同人生态度有哪些影响? (是什么) 积极的人生态度体现在哪些方面? (是什么) 步骤四:明了学习目标。 做法:让全班学生读一遍,明白本节课要干什么,要实现学习目标,意在调动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带着学习任务学习,学习效率倍增。 步骤五: 正式教学 讲解知识点第1点,人生态度的含义。 正确的人生态度应具备: 积极乐观:面对困难保持积极心态。 心态平衡:正式成败,保持平和心态。 自我认知清晰认识自己的能力和局限。 社会责任:关心社会发展,承担社会责任。 最后总结含义:人生态度是人在生活实践中形成的看待生活、对待人生的心理和行为倾向。 讲解知识点第2点,不同人生态度的不同影响。 出示书本90页图片,你赞同哪种态度 他们不同的态度会对各自的发展产生什么影响 男同学:我不赞同男同学的态度,男同学持有的是消极的人生态度。 消极的人生态度,往往使人看到事物坏的一面,从而心灰意懒、消极懈怠。 女同学:我更赞同女同学的态度,女同学持有的是积极的人生态度。 积极的人生态度,会令人看到事物好的一面,从而热爱生活,对未来充满信心。 总结结论:我们应当努力拥有积极的人生态度。 讲解后让学生背诵2分钟左右,抽查3位左右。 3.讲解知识点第3点,积极人生态度体现在哪里? (1)事例1, 苏轼一生坎坷,多次被贬谪。他在仕途上遭遇重重挫折,曾被贬到黄州、岭南、儋州等地。然而,他始终保持着乐观豁达的心境。 在黄州时,他写下了《赤壁赋》,在困境中依然能够欣赏自然之美,从宇宙万物中汲取精神力量的心态,体现了他的乐观。他没有因为被贬而一直沉浸在痛苦之中,反而在黄州开垦东坡,自号 “东坡居士”。 在岭南时,他写下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岭南在当时是偏远之地,条件艰苦,但苏轼却能因为当地美味的荔枝而表达出一种愿意长居此地的乐观情绪。 即使是在更偏远的儋州,他也积极传播文化知识,为当地的教育和文化发展做出贡献,始终以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的种种不如意。 思考探讨:你从苏轼的故事中看到他怎样的人生态度? 经过探讨得出结论:积极的人生态度体现为乐观向上。 乐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