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083009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2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 教学设计

日期:2025-01-12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4次 大小:1900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统编,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二则
  • cover
六上22文言文二则 -伯牙鼓琴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2.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感受艺术之美; 3.依托语言,展开想象,层层深入地感知“知音”的内涵,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感受艺术之美,领略知音文化。 教学设计 【课前谈话】 1.同学们,你们好!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走进第七单元———艺术之美。说到艺术,你会想到什么?(音乐、绘画、书法、手工品、舞蹈……) 是的,你们刚才说的都是我们平时喜闻乐见的艺术表达形式。你们知道吗,中国自古以来都有着深厚的艺术底蕴,上下五千年的中国史,也是五千年的艺术发展史,这其间我们创造了无数的艺术作品和艺术表达形式。 2.大家看———这是什么?(ppt 出示古琴) 预设:古琴 师介绍:中国的传统乐器古琴,又称瑶琴、玉琴,古籍记载,伏羲创造了琴,大舜定琴为五弦,你们知道是哪五根琴弦分别代表什么吗?(师提示:据说这五根弦与五行有关) 那它们弹奏出来的声音又是哪五音呢?(宫商角徵羽) 师:厉害,之前有积累,随时能运用,这才是学通了。 3.我们再来看看这古琴,你会发现它不仅仅只有五根弦,而是———七弦。 师:这是因为后来的周文王增了一弦,武王又增了一弦,这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七弦琴。 4.琴,作为中国古代“四艺”之首,是古代文人必不可少的艺术修养,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与古琴有关。 准备好了吗?上课! 【一、读好文言文,理解文中意】 1.齐读课题《伯牙鼓琴》。 2.课前同学们已经进行了预学,谁来说说这篇古文讲了谁和谁之间的故事呢? 师板书:伯牙 锺子期 3.谁来介绍一下这两个人物呢? (先指名说,后出示伯牙身份介绍:伯牙,春秋战国时晋国上大夫,著名的琴师,被尊为“琴仙”;再出示子期身份:山中樵夫) 知道了身份,我们再来读一读题目,伯牙可是“琴仙”哦——— 4.理解课题中的“鼓”,鼓琴就是弹琴。《诗经 小雅》有云: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古人说鼓琴,更文雅,也更有力量,带着这种力量再读课题。 5.《伯牙鼓琴》是《文言文二则》中的一篇,要想学好文言文,一定要先读好文言文。 (一)第一层次读 1.打开课本,结合注音,把课文读两遍,第一遍读准字音,第二遍读通句子。 2.指名读课文。(读完生评价,师随机指导长句子的朗读,再指名读) 3.指名读课文,生评价。 4.全班齐读。 (二)第二层次读 1.课前,同学们通过自学已经尝试理解了文言文的大意,那么,在你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和困难呢,我们来交流一下。 2.学生不懂的词句,提出来共同解答。 3.尝试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然后讲给同桌听一听,等会我们采取同桌推荐的方式来讲故事。 4.同桌推荐讲故事。(生评价哪些地方没讲明白,引导学生讲明白。) 5.再指名讲故事。 6.带着理解,指名读课文、齐读课文。 【二、探知音缘由,感艺术之美】 1.伯牙是著名琴师,子期是山中樵夫。子期真的能听懂伯牙的琴声吗? 2.从哪看出子期听懂了? 3.交流汇报,出示句子: ①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②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1)抓“方”“少选之间”,子期能够快速、准确地听懂伯牙的琴声;伯牙听到子期的赞叹声,又带着这种欣喜马上投入到弹奏中去。 (2)指导有层次地朗读。 一般人夸赞人弹琴弹得好:善哉! 懂音乐的人夸赞:善哉乎鼓琴,若太山。 善哉乎鼓琴,若流水。 锺子期夸赞: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4.师生合作读(师读“鼓琴”,生读“听琴”,变换角色再读) 5.想象:在两人的“一鼓一听”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预设:当伯牙的琴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