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单元说明 东汉末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他们的腐朽统治导致天下大乱。魏蜀吴三国鼎立,实现了局部统一。西晋在此基础上统一全国,但统一局面仅维持了30多年。此后东晋南朝与十六国北朝对峙的局面形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多个政权并立,政局纷乱复杂。但正是在这一时期,各族之间加强了交往交流交融,区域的开发,尤其是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科技文化的显著进步,都为统一局面的重新出现奠定了基础。 第16课 三国鼎立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第18课 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19课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第20课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1.东汉末年到隋朝统一前的分裂时期,被称之为什么时期?这一时期的特点(特征)是什么? 2.填写本单元朝代更迭图。 三国两晋南北朝(第二个大分裂时期);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 东 汉 三国 西晋 东晋 十六国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宋 齐 梁 陈 北魏 隋 隋朝统一 灭 383年淝水之战 (266-316) (317-420) (220-280) 魏 蜀 吴 1 2 3 4 5 6 7 8 9 10 北朝(439北魏统一北方) 南朝(420-589) 政权分立 民族融合 时空定位 战役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时间 双方 结果 影响 共同 特点 200年 208年 曹操-袁绍 以少胜多 曹操胜利 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曹操-孙刘联军 曹操失败 为三国鼎立局面奠定了基础 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是我国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议一议:决定这两个战役胜败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这两个战役胜败的主要因素包括交战双方的战略战术、指挥者心态等方面 国号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魏 蜀 吴 影响 220年 221年 229年 曹丕 刘备 孙权 洛阳 成都 建业(南京) 曹魏:重视农业、兴修水利 孙吴:开发江东,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 蜀汉:加速西南地区的开发,改善民族关系。 第16课 三国鼎立 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军阀混战的局面,实现了局部统一,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西晋 建立 统一 衰落 灭亡 八王之乱 原因 时间 影响 266年,司马炎(晋武帝),定都洛阳。 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了西晋。 280年,灭吴,统一全国。 给北方社会造成巨大的灾难,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xǐ)高潮,成为西晋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西晋初年大封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晋惠帝昏庸无能。 晋惠帝时发生“八王之乱”,西晋从此衰落。 “三国尽归司马氏” 晋惠帝 北方游牧民族内迁 时间 民族 影响 北人南迁 时间 原因 影响 东汉、魏、晋时期 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鲜卑、羌、氐、匈奴、羯 西晋末年起,“八王之乱”,形成我国古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永嘉南渡) 北方战乱多,南方相对安定。 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晋书》记载:“昔中原丧乱,流寓江左(江左:指长江下游南岸地区),庶有旋返之期,故许其挟注本郡。” 第18课 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 东晋 建立 特点 事件 灭亡 南朝的政治 建立 朝代 最大 317年,司马睿,定都建康。 420年,东晋灭亡。 祖逖北伐,抵御了来自北方的威胁 王与马,共天下。 420-489年 宋、齐、梁、陈 宋 江南地区的开发 原因 表现 影响 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北方战乱多,南方相对安定。北人南迁,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及生产技术(最主要原因)。南方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自然条件优越、资源丰富。 农业:耕地面积扩大(垦荒、湖田);兴修水利;农业生产技术改进(推广犁耕,粪肥);水稻产量提高(双季稻);实行农业多种经营等。 手工业:缫丝、织布、造纸、制瓷技术有了很大提高。 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