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https://preview.21cnjy.com/f2/2025/01/bb/bbe53c4ff25ab91dcd6c1605c7f6aa16.png)
《钠的化合物》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钠的化合物”是《新课标》中必修课程主题2“常见的无机物及其应用”中二级标题“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内容,在新人教版教材中位于必修一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的第一节“钠及其化合物”。本节课的知识承载着帮助学生建构“基于价类二维的元素观”的价值功能,相关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对物质分类、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解,为今后学生继续学习其他元素及其化合物、构建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等理论知识奠定基础和提供理论模式,也为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等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的学习中已接触了铁等金属的性质,可以从金属活动性顺序入手思考金属具有的共性和个性特征;初步了解了氯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等钠的化合物的知识,以此入手,则可以比较容易地展开深入学习氧化钠与过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在第一章的学习中,学习了物质的分类及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以此为基础可以多角度认识物质及其变化。在能力方面,学生已具备简单的金属的研究方法,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将通过多个实验进行钠的化合物性质的探究,给学生以大量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推断和预测物质的性质。还能使学生真正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类生活条件等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素养目标 【教学目标】 1. 通过钠的化合物的学习,能够掌握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共性和差异性、焰色试验的实验操作。 2. 通过完成钠的化合物的相关实验,初步体验有序地、全面地、敏锐地观察实验现象,并能准确地用语言描述,尝试对现象进行分析、归纳,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3. 通过对于钠的化合物性质的研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期望;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和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通过对钠的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的学习,理解掌握化学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评价目标】 1.通过对钠的化合物性质的实验探究,诊断并发展学生对物质性质的认知水平、元素化合物的系统研究水平。 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诊断并发展学生的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水平。 3.通过对钠的化合物在生活中应用的讨论,诊断并发展学生对化学学科价值的认识水平。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2.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共性和差异性。 五、教学方法 1.实验探究法 2.归纳法 六、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学习以元素为核心的无机化合物知识,在钠的化合物的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构建研究金属化合物的方法和思路很重要。对于钠的氧化物,以有趣的滴水起火、吹气起火引入,类比初中学过的氧化钙,利用碱性氧化物的性质来总结氧化钠的相关反应;将氧化钠与过氧化钠进行对比教学,以实验形式进行探究。对于钠盐,重点学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从用途出发引入研究的问题,对比探究和学习二者的性质,最终结合性质来解释生活中二者的用途。 七、教学流程 八、教学过程 (一)氧化钠和过氧化钠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用细长玻璃管向脱脂棉缓缓吹气;用滴管向脱脂棉上滴几滴水 观察现象,进行思考 为什么脱脂棉可以燃烧? 环节二: 从物质类别的角度分析氧化钠的性质 根据钠相关的实验现象,描述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颜色、状态 回忆钠反应生成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现象,回答问题 从物质分类的角度来看,氧化钠属于什么氧化物?可以发生哪些反应?写出方程式。 碱性氧化物 1.与水反应生成碱 2.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3.与酸性氧化物生成的盐 类比初中学过的氧化钙,写出氧化钠的反应方程式 ①氧化钠与水反应:Na2O+H2O===2NaO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