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9课 对外开放 ———拥抱世界的中国 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聚焦学习目标 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知道我国对外开放的过程和形成的格局。 理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意义。 01 第一篇章:推开窗户看世界———经济特区的建立 一、经济特区的建立 = 背景 逃 港者 宝安只有三件宝, 苍蝇蚊子沙井蚝。 十屋九空逃香港, 家里只剩老和小。 “辛辛苦苦干一年, 不如对面8分钱” 背景:1.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中国与日本、西方等国家差距拉大。 2.历史经验的总结,闭关自守造成中国的落后 3.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伍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可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当然,像中国这样大的国家搞建设,不靠自己不行,主要靠自己,这叫做自力更生,但是,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外开放,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 ———《邓小平文选》 一、经济特区的建立 = 开始 1980 年中央决定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广东)、厦门(福建)4个经济特区 ①地处沿海、交通便利; ②临近港澳台,靠近国际市场; ③华侨众多,有利于吸引侨资 为什么首先开放这些地区呢? 一、经济特区的建立 = 特点 材料一 除投资规模在一亿元以上项目要报国务院审批,轻工业投资3000万元以上……其余项目不需国家综合平衡,特区可以自己审批。 --《六十年国事纪要》 材料二 第十三条 特区企业进口生产所必需的机器设备……,免征进口税……第十四条 特区企业所得税税率为百分之十五。对技术性较高、资金周转期较长或……的企业,给予特别优惠待遇。 第十八条 凡来往特区的外籍人员……,出入境均简化手续,给予方便。 --《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 阅读材料,思考经济特区“特”之处。 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台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一、经济特区的建立 = 典型 小渔村 大都市 深圳 对外开放的窗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试验田 一夜崛 一、经济特区的建立 = 作用 阅读材料,思考经济特区的作用。 作用:设立经济特区,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02 第二篇章:打开大门迎世界———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二、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 扩大 学习要求:根据课本P43到44页的内容和地图,找出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的过程和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注意时间线索) 学习时间:2分钟 学习方式:先独立思考后同桌交流 经济特区 对外领域的扩大 二、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 开放三连跳 1984年 国家开放14个城市 大连 秦皇岛 天津 烟台 青岛 连云港 南通 上海 宁波 温州 福州 广州 湛江 北海 第一跳 我们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开放政策,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不是收,而是放。 除现在的特区之外,可以考虑再开放几个港口城市,如大连、青岛。 ———邓小平 二、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 开放三连跳 1985年 沿海经济开放区 环渤海地区 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 闽南三角洲 第二跳 1988年 海南岛 1990年建立 上海浦东开发区 二、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 开放三连跳 结合材料,思考为什么要开放上海浦东? 材料一:“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有上海,但那是一般化的。浦东如果有像深圳特区那样,早几年开发就好了。开发浦东,这个影响就大了,不只是浦东的问题,是关系上海发展的问题,是利用上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