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广东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共64分)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有32小题,每小题2分,共64分。在每小题所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据考古发现,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的墓葬中,有大墓和小墓的差别。其中一组有七个墓,随葬品比较丰富,最多的达77件,最少的也有19件,都包括陶器、玉石器、猪头等;另一组只有四个墓,随葬品很贫乏,总共只有17件,为陶器、纺轮、獐牙等。由此可知,当时社会( ) A.手工技艺高超 B.文化礼制产生 C.经济发展繁荣 D.阶级分化明显 2.早在战国时期,越王勾践就曾下令,孕妇临产时官府派医生看护,生男孩赏两壶酒一条狗,生女孩赏两壶酒一头猪,一胎生三孩派给乳母,一胎生两孩供给口粮。这一人口政策反映了( ) A.两性地位日趋平等的社会现实 B.诸侯注重人口与资源的协调发展 C.儒家“仁政”思想逐渐被接受 D.诸侯重视农业、富国强兵的要求 3.据学者考证,“大禹治水”的传说最早见于春秋《诗经·商颂》,此处的“水”仅指黄河 中下游的河济地区。而在战国《尚书·禹贡》中,禹不仅治水,还划分了“九州”和“五 服”,其活动范围远远超越了商周之地,甚至达到了钱塘江地区。这可以说明( ) A.华夏认同观念增强 B.夏统治区域范围较大 C.战国时期水患频发 D.传说故事无史料价值 4.下列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材料 结论 A 安阳、济南分别出土过商朝青铜铲、青铜镰刀 商朝广泛使用青铜农具 B 甘肃灵台的春秋早期墓中出土了人工冶炼的铁剑 春秋时期,我国已能够生产铁器 C 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级,遭到周王拒绝。熊通“乃自立,为(楚)武王” 分封制度消亡 D 洞庭泰(太)守木牍:这片木牍属于郡县职官简,太守即郡守的尊称。 郡县制最早在湖南推行 5.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思潮中,儒家的“大同”,墨家的“尚同”,道家的“小国寡民” 和法家的“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等对未来社会的构想,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这反映出当时( ) A.士人具有经世济民的情怀 B.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诉求 C.文化发展具有开放性的特征 D.分封制下权力格局彻底瓦解 6.汉初贾谊在《过秦论》中分析秦二世而亡的教训时说:“(秦王)废王道,立私权,…… 以暴虐为天下始,故其亡可立而待。”下面最能论证这个观点的是( ) A.废分封制,行郡县制 B.大兴土木,焚书坑儒 C.统一文字,统一车轨 D.编制户籍,整顿风俗 7.《晋书》记载:“昔中原丧乱,(人口)流寓江左(长江下游南岸地区)”。东晋政府允许 侨人(寓居南方的北来人口)在户籍上注明本人原籍,并给予免除正常赋役之优待。对此 解读正确的是( ) A.安史之乱导致北方经济遭到破坏 B.政府优待政策利于江南地区开发 C.人口南迁促使经济重心不断南移 D.孝文帝改革促进北方的民族交融 8.云冈昙曜五窟开凿于460—465年,其中露天大佛将拓跋鲜卑的勇敢与睿智、剽悍与豪 放表现得淋漓尽致;从466年献文帝即位到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云冈石窟建设进入鼎 盛阶段,有些佛龛出现了清秀端正、褒衣博带的法相。这一现象反映了( ) A.中华文化领先世界 B.佛教文化占据主导 C.传统文化日渐式微 D.民族文化交流交融 9.《河南志》这样描述隋唐时期大运河洛阳段:“天下之舟船所集,常万余艘,填满河路, 商旅货易,车马填塞。”这说明隋唐大运河的基本功能是( ) A.用于战略防御 B.发展对外贸易 C.掌控经济命脉 D.沟通南北经济 10.唐都长安,是举世闻名的国际大都会,当时居住在长安城的外来居民有粟特人、大食 人、波斯人和天竺人等。粟特人带来了深受中原人喜爱的音乐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