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088990

古诗词诵读 《春江花月夜》(含答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日期:2025-01-1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97次 大小:2658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古诗词,学年,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
  • cover
课时2 春江花月夜 (30分钟 100分) 班级       姓名       成绩      【课时目标】 基础 达标 能背诵《春江花月夜》,分析诗歌寓情于景的艺术手法 素养 突破 文化传承与理解 【课时必刷】 A级 基础训练题   阅读《春江花月夜》,完成1~4题。 1.下列对本诗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 (  ) A.“海上明月共潮生”一句中的“生”字,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的生命。 B.“江天一色无纤尘……”八句由人见月、月照人,慨叹明月永恒、生命代代不息。 C.“玉户帘中卷不去……”两句写月色撩人,具体地表现出游子、思妇的绵绵愁绪。 D.“昨夜闲潭梦落花……”八句,诗人运用落花、流水、残月来烘托游子的思归之情。 2.这首诗主题内涵丰富,下列诗句与本诗所涉主题倾向不同的一项是(5分) (  ) A.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谢灵运《岁暮》) B.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张泌《寄人》) C.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D.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鹊踏枝》) 3.“不知江月待何人”中的“待”字历来为人称道,请结合你对诗意的理解对其进行赏析。(9分) 《春江花月夜》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张若虚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其中“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因蕴含哲理而引发人们的沉思,请简要赏析。(9分) B级 素养提升题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14分) 夕次洛阳道中 崔 涂 秋风吹故城,城下独吟行。 高树鸟已息,古原人尚耕。 流年川暗度,往事月空明。 不复叹岐路,马前尘夜生。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 (  ) A.诗人前往洛阳,途中停留于一座古城。“秋风”点出季节,渲染了气氛。 B.高高的树上,鸟儿已经栖息,既暗扣诗题,又从侧面烘托了诗人处境。 C.“人尚耕”写原野上农人还在耕作,与前句“鸟已息”形成对比,动静相衬。 D.诗人在夜晚渡过河川,面对流水、明月,不禁感慨往事,感叹时光流逝。 6.“不复叹岐路”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为什么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9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7~8题。(14分) 春江花月夜(节选) 张若虚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 (  ) A.诗歌的前两句通过写“江天一色”、明月皎洁,描绘出一幅天高地阔的雄浑景象,为下文引出对宇宙人生的思索追问,创设了由景生情的意境。 B.“江畔何人初见月”,写出了由猿变成人的远古先民,由树上来到地上,由地上来到江边,看到天空和水中各有一个大大的、发光的圆形的意外和惊喜。 C.“江月何年初照人 ”是写宇宙形成之后,有了日月星辰;月亮在什么时候把它的光辉倾洒到人间大地上,为先民提供了光明 看似是提问,实则是对自然造福人类的礼赞。 D.“人生代代无穷已……”四句是说,人生一代一代地递变着,江月却年复一年没有变化,好像在等待着什么人,长江的流水什么时候才能把她期待的人送来呢 诗人由月的孤单联想到月的期待。 8.有人说这首诗抒发的是面对永恒的自然,而觉人生苦短的悲观情绪,实则不然,请结合诗句阐述理由。(9分) C级 情境创新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一个人很早就喜欢上一个事物,到了迷恋的地步。  ①  ,其后多少年中,与欣赏对象只有短暂零散的接触,很不过瘾。终于有一天,目标集中出现,充塞了他的视野,从四面八方裹挟了他,亲昵地簇拥了他。他凝神静虑,全身心地欣赏品味,目接神交。这种情形下,他会有什么反应 我此刻便是如此。眼前便是古老的京杭大运河,我长久以来念兹在兹的对象。 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